5所民办高校获得硕士研究生教育资格,成为当前轰动民办教育界的一件大事。继上期本刊推出《民办高教走上新里程——对话民办升硕》专题报道之后,近日记者连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阎凤桥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陈皓明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阎凤桥:升硕后民办高校将更有竞争力
看到民办高校获得硕士点授权的消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阎凤桥教授的直接反应是政府行动很快,“去年的规划纲要提出,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可以开展硕士和博士教育,当时觉得只不过是一个说法,现实与目标之间路途很远,毕竟民办高校本科教育的历史并不太长,没想到这么快就有突破,这对民办高校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发展前景。”
阎凤桥认为,5所民办高校升硕,打破了民办高校一直以来的研究生学位制度瓶颈,是发展空间的一个拓展,将会带来群体效应。
阎凤桥告诉记者,他调查发现,一些民办教师来自公办高校,不少已是研究生导师甚至博士生导师,但到民办高校之后由于受制度性约束,任职资格转不过来,无法开展系统化研究工作,应有的特长和作用发挥不出来;随着民办高校硕士点的取得及扩大,具备条件的教师将有资格培养研究生。如果民办学校条件好、待遇高的话,可以从公办高校吸引到优秀的老师。这样有利于增强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竞争力。竞争的意义超过民办学校举办研究生本身的意义。
“从国外高等教育发展来看,以美国为例,19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一批知名的私立大学都是那时建立的,并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跻身于知名学府之列。19世纪末建立起来的斯坦福大学,到上世纪中叶已是世界名校,成功的秘诀在于竞争,特别是对于师资的竞争。可见,学校要想获得快速发展,竞争到好教师是关键。”阎凤桥认为,中国民办教育达到国外优秀私立教育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实施,未来的道路会更宽广。
阎凤桥坦言,民办高校师资问题很难一下子得到解决,暂时无法与公立高校的师资水平相比,但可以从点上突破,先在个别专业、个别方向上做好,甚至超过公办学校。民办的体制优势为实现这种可能创造了条件。
阎凤桥也担心,民办高校升硕之后会否走公办学校追求高学历的升格老路,如果这样,民办高校还是会落在公办高校后面。在他看来,研究生教育不能再采取以往传统的发展模式,过去那种政府评估、统一标准的做法应予以调整。
“民办高校应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如果政策设计到位的话,民办高校会成为多样化教育的试验点,具有很大的创新发展空间。民办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应成为教育改革的试验,而不应是公办学校研究生设点做法的简单复制。”
陈皓明:民办升硕的后续建设必须跟上
“将民办高校纳入研究生培养范围是制度上的一大进步,但后续建设必须跟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陈皓明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是说。
陈皓明认为,民办高校首获硕士点招生资格,打破了公办、民办界限,冲淡了研究生培养的计划思维,对民办高校是一个很大动力。参加此次硕士点评审的他,对不少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印象深刻。
陈皓明指出,研究生教育本质上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相比学术型研究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要求更高——学术研究中很多次要因素被忽略,但在实际应用时都要考虑。应用型研究生更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陈皓明看来,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学生互动、高水准的学术活动以及科学研究与实践四个方面。民办高校在课堂教学和实践能力方面做得不错,但在科研、学术和培养氛围方面可能还比较弱。
“民办高校还存在制度建设问题。”在评审过程中,陈皓明发现不少民办高校仍然借鉴了公办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制度,但很多公办高校是整体达到了研究生教育水平,而民办高校只是一两个学科达到了标准,二者存在很大不同。因此,他建议民办高校不能照搬一些公办学校的管理体制,必须要走自己的特色道路。
陈皓明认为,很多公办高校有项目和经费支持,而民办高校则缺乏财政支持,科研经费方面也是一个问题。此外,师资问题也会凸显,目前民办高校的高层次教师群还相对薄弱;生源及未来的就业问题也面临很多竞争和压力。
“总体来说,民办升硕是件好事,当然也是新挑战。”陈皓明表示,民办高校要努力构建自己的研究生培养氛围、师资队伍、管理体制,这些后续建设必须跟上,才能保证教育质量。(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