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小学生捡垃圾被奖励海外旅游 校长告诫勿树成榜样(5)

2011年10月31日 08:54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好孩子都是家庭培养的

  “你这两天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爸爸问殷傲宇。

  “我知道,我骄傲了……”

  “如果其他同学遇到,肯定也会像你一样做,你只是很幸运地被校长看到了,”爸爸说,“你要知道,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

  突然“走红”让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男孩倍感窘迫。在朱立金老师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嘟着嘴、胖乎乎的小脸面无表情,悄悄地站在教室门外,露出半个脑袋,听着老师说什么。当记者的镜头对准他的时候,他又拉下鸭舌帽挡住了脸。

  “阿姨,你知道吗,我不想出国,因为我英语不好,”殷傲宇对记者说,“我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我已经换过5个数学家教、7个语文家教、8个英语家教了。”

  回到家,殷傲宇对妈妈说:“妈妈,校长表扬我了,阿姨采访我了,可是,我学习不好,也很马虎。”

  “捡塑料袋这件事你做得很好,不够好的地方还要继续努力呀!”妈妈岳进发现,儿子的眼神亮了一下,表彰带给儿子更多的自信,这是她尤为高兴的,“他只是一个不做作的小孩,帮助了别人会很开心。”

  虽然没见过殷傲宇的父母,但苗禾鸣仍然坚持认为:“好孩子都是家庭培养的,绝对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只有父母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做了近20年教师的朱立金则认为,德育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割裂。

  朱立金也曾注意到,放学后,有的孩子走出校门接过家长手里的雪糕,随手把雪糕纸扔在了地上;还有一个孩子,就在学校门口,一边吃着妈妈刚买的烤地瓜,一边把皮剥了一地。

  “所谓的5+2<5,孩子们在家呆两天,学校就白教了。”苗禾鸣说,“很多家庭不会教孩子学坏,但不知不觉中,会让孩子变得自私”。

  学校每年组织多次出国修学游,对比之下,国外安静的餐厅、汽车给行人让路是给孩子们上得最直观的一课。“有时候,我们的孩子走在国外的路上,马路有多宽,队伍就有多宽,”回到大巴车上,礼仪教育是每个带队老师都要反复强调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