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三代内无大学生”似的公平让人悲叹

2011年10月31日 10:57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种做法是走极端

  从“举孝廉”到“查三代”,名校的自主招生政策花样不断,令人眼花缭乱。与以往相比,这种关注农村、关注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视角值得赞赏,但在现实语境下,这样的举动却显得杯水车薪。一来,自主招生的名额有限;二来谁也不敢保证选出的就是真正的寒门学子。

  从关注城市到关注农村,这是国内高校针对自主招生制度的一次自我纠偏,但从另一方面讲,这是不是也暴露出了目前自主招生制度的弊端。对于知名高校而言,这种大张旗鼓向“农村进军”的宣传扩大了高校的影响力,可真正能通过自主招生实现人生梦想的寒门学子又有几人?

  “寒门难出贵子”,其实原因多多。就人大的圆梦计划而言,这种“查三代”的做法其实显得有些过于极端。寻找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这究竟是在为学子圆梦还是为大学圆梦?国内高校自主政策的调整对寒门学子当然是好事,但幸运的毕竟只是少数,激励的作用恐怕要大于实际的效果。

  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寒门学子,这恐怕是今年各大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一个亮点,但这种关注并不能改变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水平均衡发展,这恐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路。(徐刚)

  “圆梦计划”就是针对农民学子推出的招考直通政策,它的惠及面只能是农民子弟;而且是祖辈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家庭。这些家庭大多不富裕,子女学习环境差,能够争取的教育资源少;有些甚至考上大学也上不起。人大“圆梦计划”不管是在政策上还是在物质上都给予了纯农民学子极大的鼓励,是平衡教育资源的一剂猛药。我国教育资源现状本身就很不均衡,如果在教育政策上不适当倾斜,那所谓的教育公平又能从何时谈起?

  人大的“圆梦计划”也是对教育不公平现实的呐喊。首先,以往自主招生条件相对宽松,造成推荐考生中有不少“猫腻”,甚至变相成为某些特殊阶层的盛宴。其次,本次招生对象范围本来就不广泛,人大此次拟定在选定50所县级以下中学推行“圆梦计划”,没有符合条件的考生,学校可以不推荐,因此该政策影响较小。再者,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大都市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造成了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民子弟考试竞争力差,考上大学的希望小,他们需要政策照顾。

  目前而言,农村地区家中三代无大学生的子弟还是占大多数的,从宏观上看,这种招生调控了名校资源平衡,是对农村底层的“照耀”,更是优势教育资源对农村倾斜的“探底”;是减少城乡教育两极分化的“和谐政策”。(童克震)

  圆的不是梦是公平

  10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该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其中“被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规定引争议。有网友称中国大学乱了方寸,重回讲出身年代。如何看“三代内无大学生”可获推荐上大学?对此新闻,读者和网友均有话要说。(10月30日《广州日报》)

  微观点

  @网友刘鹏: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三代内无大学生”的怪异标准,让人有点看不懂。如果这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公平,那么,这种公平也未免太让人悲催了!

  @网友薛红伟:我们当然要肯定人大为优秀的农村考生开辟“特别通道”的积极意义,也赞成这类积极的尝试,只是其具体做法让人难以苟同。一句话,“圆梦”更需要的是公平而不是施舍。

  @网友辛京京:通过大学自主招生的渠道,推动教育平权远远还不够,我们需要一个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更应看到的是,在大学教育阶段再去争取教育平权,其实为时已晚,教育的公平首先应当是起跑线上的公平,中小学的招生同样应当注重教育平权,向农村孩子作出一定倾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