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市嵩明县县委、县政府至今还在上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办公。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都是“蜗居”,只要进去3个人就转不过身来。令人没想到的是,从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迄今已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有的学校环境甚至超过了大学,即使县里最偏远的农村学校,其教学条件也和城里一样。
之所以说是标本,是因为一个2010年财政收入仅为4.5亿元的偏僻“穷县”,四五年来为教育筹资近8亿元,让当地农村办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不夸张地说,某些地方甚至赶上了城市水平。拔地而起的教学大楼和现代化教育设施见证了什么是真的重视教育。
“让利于民”是现象,重视教育是本质。就因为有了重视教育的使命感和大度意识,政府才能作出“砸锅卖铁”也要开出一片教育新天地的壮举,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教育公共品,才能提升孩子的文化水平、乡村文明。而这种思维是好几任县委书记的一贯做法:宁愿让政府办公楼保持寒酸“姿态”,也要将公共财政让给教育;宁愿自己清苦艰辛,也要推动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主政者坦荡无私、高屋建瓴、反哺群众、善待民生的教育苦心与公心令人动容。尊师重教做到了这个份上,什么样的教育面貌能不改变呢?想不改变都难!
偏僻地区的政府能屡屡收获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丰硕果实,这个轰动性新闻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在当下真正将重教做到这个程度的,真的不多。就算是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做得也不是太好。比如,面对择校费动辄20多万的教育行情,面对群众“上学难”、“入园难”的愁肠百结,某些地方政府总是托词说:“取消择校费条件还不成熟”、“财力还非常有限”。10月21日《新京报》的一则新闻却反证了这一点:摄影师白小刺拍摄的各地政府大楼,北到呼和浩特,南到深圳,东到上海,西到张掖,基本囊括了中国县市级政府大楼的现状,即政府大楼大都建得崭新雄伟,有宽阔广场……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强烈热议。有钱建政府大楼,却不愿真心落实重教政策,两种教育境界、教育举措不言自明,说经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的“重教作秀”实不为过。因此,所谓的“条件不成熟”实质是一种托词和幌子,是害怕重视教育、降低收费会影响本地财政收入。他们所考虑的是政绩效应,忽略的是民生苍凉,扔掉的是教育良心。对照两相,他们应该感到羞愧,感到自责。
尊师重教不是说的是做的;不是为了营造政绩而是为了给社会酿造更多持久和谐的发展动力。因此,我们更要多学学嵩明县的高瞻远瞩、善待教育,用轰轰烈烈的财政让利和大无畏精神,引领出更多令人叫好的教育新气象。(金明鱼)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