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多因共促宁陕15年免费教育 制度创新封堵财政借口

2011年10月31日 14: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宁陕15年免费教育的背后,既有主观的决策不断向前推动,也有客观的人口、财政因素在发挥作用。无论如何,这个贫困县的制度创新有力地封堵了很多地方以财政紧张为名不予实施的借口,因而极具复制意义

  9月1日,幼儿园报名的日子。来自宁陕县城关镇狮子坝村的瞿刚友发现,今年的费用清单少了一项:保教费。这为他每个月节省了90块钱,大体相当于他为了照顾孩子在县城每个月租房的费用。

  保教费,就是幼儿园的学费。今年8月23日,宁陕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实施方案》,决定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免除该县所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幼儿保教费。

  这已是宁陕县近4年来教育上的“四连跳”。此前的“三跳”是:2007年,该县在陕西省率先开展“营养计划”;2008年,职业教育免费;2009年,高中教育免费。至此,宁陕已经实现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

  鉴于其国家级贫困县的身份,这一做法被认为有力封堵了很多地方以财政紧张为名不予实施的借口,因而极具复制意义。

  但这一政策出台的背后,又有至关重要的人口因素——宁陕人口尤其是适学人口的急剧减少,使得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具备了可能性,也成为一种必然。

  人口因素

  宁陕中学校长赖邦志向《中国新闻周刊》列举了一组数据:

  2004年,宁陕的初三毕业生有1300多人。这是一个顶峰。到了2006、2007年,这个人数下降到1200多;2008年,还有1100多;2009年,900多;2010年,700多;2011年,初中毕业生只剩下了638人。

  在做这所宁陕唯一的一所高中校长之前,赖邦志曾在宁陕城关初中做过校长,后来又调任宁陕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这638人,来自宁陕县4个初中:城关初中、太山初中、蒲河初中和江口中学初中部。在过去的几年,这几所学校都遭遇了学生数量不同程度的下滑:城关初中2007年有1300多人,现在只有1100人;太山中学5年前有500名学生,现在已不到300人;蒲河中学也是200多人,比5年前减少了近一半;江口中学人数较多一些,有五六百人,但与5年前相比,也下降了三分之一。

  2010年,由于生源匮乏,宁陕县两河中学被迫解散。解散前夕,该校的学生总数只剩下五六十人。其中的大部分,流向了城关初中。

  余下的三所乡镇中学,也可能难逃与两河相似的命运。太山中学校长刘西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宁陕县政府的规划是,这几所乡镇中学都要撤销,学生都转到县城。这一规划预计在5年后实施,届时,幅员3678平方公里的宁陕县,将只有一所高中和一所初中。

  下降的趋势还在延续。刘西文说,前几年初一一般能招到120多人,今年只招了90来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校覆盖的两个乡镇中,其中一个乡镇一年才出生十几个孩子。

  这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宁陕县人口数量为70435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少了5343人。

  宁陕县计生局局长杨春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已经维持多年的低生育率,但该县的计生政策没有多少放松的迹象。2009年,位列高寒地区的该县农村取消了生育二胎的4年间隔期,但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依然提倡间隔期满再生二胎。城镇居民则严格执行一胎政策,违反政策的干部会面临“双开”。

  宁陕中学校长赖邦志希望,初中毕业生的数量最终会稳定在500人左右。“这样,高中的规模大体能维持在1500人。”

  这是一种乐观的估计。宁陕县计生局局长杨春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县的出生率一直保持一种稳中有降的趋势。近几年,该县的出生规模大体保持在500人左右。他同时提醒说,再过几年,“90后”将成为生育人群的主体。这个在生育观念上倾向于少生的群体,有可能把宁陕带入一个出生率骤减的时期。

  即便按每年出生500人计算,同时忽略中间可能的夭折率和辍学率,宁陕县未来一些年初中毕业生的数量,也仅仅相当于宁陕中学2008年的招生规模。

  “也就是说,即便以后出生的人口全部进入高中,其招生规模也赶不上以前招生的规模,”宁陕县政府一位官员说,“而要让这些学生全部进入高中,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高中免费。将其从非义务教育逐步转向义务教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