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圆梦计划:“不公平处”显公平

2011年10月31日 16:57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人人皆知,现实情况是,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好的设施都集中在大中城市或县城,乡镇中学罕有优质资源,这对农村孩子来说已经很不公平了。高校“照顾”贫困学子貌似不公平,实际上是改变教育不公平,为他们上名校拓宽路径。

  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布自主招生新政后,昨日中国人民大学也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自主招生政策:将在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考试中实行“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圆梦计划”关于考生资格的表述尤其引人关注:被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而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不少考生和家长看到后不禁感慨:“这是哪门子规定?也太雷人了吧!”(10月30日《广州日报》)

  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政策向贫困地区的贫困生“倾斜”,要求享受自主招生政策的农村户籍学生“三代之内无大学生”。此消息一出,反对声颇高,认为这是制造不公平,招生成了扶贫,更有人对“三代无大学生”耿耿于怀。笔者认为,持此论者充斥着傲慢与偏见。

  首先,这是对以往制度设计的纠偏,是对不合理规定的及时矫正。今年初清华大学招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清华自主招生初审名单中,七成是大中城市学生”。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去年北京大学实行校长推荐制,就出现了类似情况,获推荐的基本上都是名校中学学生,而且都是城市里的学生。湖南师大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中,农村学生不足10%。为何农村孩子难入自主招生的法眼?如果获得推荐资格的都是名校、都是城里学生,这对农村孩子自然不公平。其实不少农村孩子相当优秀,正如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所说:“不能一谈到素质就是唱歌好、跳舞好,农村的孩子更知道尊重别人、更能吃苦、更知道感恩,这是比会背一些诗歌、多解一道数学题更高的素质。”从冷落寒门学子到“照顾”寒门学子,这是一种制度性纠错。

  其次,这是捍卫教育公平所必需的。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人人皆知,现实情况是,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好的设施都集中在大中城市或县城,乡镇中学罕有优质资源,这对农村孩子来说已经很不公平了,如果在招考中依然冷落他们,岂不是更不公平?权威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高达八成的全国贫困县无一人上清华大学;1978年至1998年北大学生中来自农村的比例约占30%,从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比重骤降到了10%左右。温家宝总理曾直言:“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可以说,“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已经演变为残酷而真实的社会现象,以至于有人感叹“穷孩子没有春天”。

  最后,我们不妨充分尊重高校的自主权。近年来,坊间热切希望高校多一些自主权、少一些行政干涉,高校自主招生如果连向农村孩子“倾斜”的权利都没有,何其悲哉?!自主招生并不影响统招,尊重高校的自主权,也许那些偏才怪才才能脱颖而出,那些农村孩子才能多一些机会。当然,前提是招生公平透明,充分以教育公平为旨归。

  培根说:“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穷。”对贫困学子来说,接受教育、享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有效途径。高校“照顾”贫困学子貌似不公平,实际上是改变教育不公平,为他们上名校拓宽路径,这样,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就会多一些。(秦淮川)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