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三代无大学生”的门槛该不该设

2011年11月01日 10:3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闻:据10月30日《广州日报》报道,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了2012年自主招生政策——将实行“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其中“圆梦计划”关于考生资格的要求中,有“被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的内容,不少网友直呼“雷人”,“难道家里有人上过大学也成坏事了”?

  【聚焦】“三代无大学生”的门槛儿该不该设

  直通“寒门”的责任担当

  将“三代无大学生”作为考生被推荐条件之一,的确很新鲜,但并无不妥。“圆梦计划”属于人大自主招生范围,在此范围内高校拥有招生自主权,可以在考分之外另设一些条件,以招收更符合自身特色、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的学生,就像北大将“孝敬父母”作为考生被推荐的条件之一一样,这是高校应有的权力。

  人大的“圆梦计划”是一个特招计划,招生人数有限,当然有必要设定一些特殊条件以缩小范围。这就像政府财力有限,只能通过设定一些条件,将有限的补贴发放给特困人群。家里有人上过大学当然不是坏事,只是人大认为,家里好几代没出过大学生的农村考生更应该受到照顾,仅此而已。

  对农村情况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农村家庭出一个大学生,哪怕是几代人中出一个大学生,对这个家庭而言都是莫大的荣耀、希望和动力。反过来说,好几代人都出不了一个大学生,几乎意味着向上流动的希望破灭,贫困还将延续。人大的“圆梦计划”就是要给这样的家庭一个梦想,一个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样的计划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受到过多质疑和指责。近年来,名牌高校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人们感慨“寒门难出贵子”,这不仅是一种教育不公平,而且是一种社会不公平。在此情况下,今年清华、北大、人大等名牌高校推出的自主招生新政,都包含了向农村学生倾斜的招生计划,这种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趋势,令人欣慰。

  当然,从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新政看,向农村学生倾斜的力度还有进一步加大的空间,比如人大每年拟选定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实施“圆梦计划”,平均每个省份不足两所中学,相较于城乡教育不公的严峻现实,其纠偏作用几乎是杯水车薪。为农村孩子圆大学梦,但愿更多高校参与其中,力度再大一些。(浦江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