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全国多所大学采访发现,高校教授的生存状态正展现多元图景:富教授财源广进,除基本工资外,还有课题提成、社会兼职等等,每年收入达数百万元者大有人在;而穷教授除了学校发的工资,其他收入微乎其微,要承担养家、买房的巨大生活压力(11月3日《中国青年报》)。
象牙塔中的教授,不以学术为荣耀,也不以教书育人为荣耀,而是汲汲于金钱,相互攀比豪宅和豪车,这确实是一种沦陷,并且很可能是一种“最后的沦陷”。
为什么这么说?众所周知,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个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一点毋庸讳言,也无可厚非,如果不是如此,则经济发展不会有动力,社会也可能缺乏活力。
但是,如果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越出了经济范畴,冲击甚至压倒了其他社会价值观,那后果也是非常可怕的——我们不仅得到了市场经济,而且还得到了一个市场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一切似乎都要用金钱来衡量。目前让我们感到痛心疾首的诸多社会现象,比如见死不救,比如官场腐败,比如教育乱收费,比如医生“拉开肚皮要红包”等等,莫不与此有关。
在一个社会当中,需要多元的价值观来互相制衡,否则这个社会就会畸形发展,直至无法维持平衡而趋于瓦解。在中国古代,商人虽然有钱,但最受尊重的是读书人,商人甚至要靠把女儿嫁给穷秀才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原因就在于社会需要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来支撑,才能维持不坠。
今天的中国社会也同样如此,我们需要一块超越物欲的价值观高地,来制衡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出现的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的泛滥。而作为知识分子主流的高校教授群体,正是这块价值观高地的守卫者。如果教授能够以学术为荣耀,以教书育人为荣耀,我们就能够培养出廉洁奉公的公务员,守法的、“流淌着道德血液”的商人,见义勇为的大学生等。反之,如果教授群体也奋不顾身地加入追逐铜臭的行列,那最后的价值高地也就沦陷了,而且很难挽回。(北京 郭松民 读者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