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48岁盲人女教授寄语学子:青年人字典里找不出困难

2011年11月08日 10:24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8岁盲人女教授寄语学子:青年人字典里找不出困难
杨佳东大作报告,背景照片是父亲当起她的“拐杖”。东大提供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得体的白西装,优雅的盘发,出现在东大(东南大学)学子面前的中科院48岁的女教授杨佳的脸上架着一副金边框眼镜,挂着温暖的笑容,显得从容自信。“如果说我和大家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现在大家看得见我,而我却看不见大家。我戴眼镜从来不是为了装饰,而是防止外伤……”

  一番温暖的开场白注定这是一次感人至深的演讲。不过,在场的学生从她的“眼中”读到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对父母的感恩,对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地追求。一个小时的演讲,东大学子为她鼓掌24次。

  曾经灿烂

  24岁成了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

  让在场学生有些意外,昨天演讲的开场,杨佳教授的语调是轻松、活跃,甚至是幽默的。1978年高考时,杨佳还只是长沙市一名高一学生。“学校推荐我去试试,我想试试就试试。那一年,我15岁。”同年9月,15岁的杨佳迈入郑州大学校门,就读于外语系。

  快乐的时光一直延续到杨佳成为一名老师。郑州大学外语系毕业后,19岁的她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并第一次参加了高考阅卷。阅卷第一天,她扎着马尾辫,穿着小碎花裙,被看门大爷拦在门外。在现场,她用河南话学起了老大爷,“学生不让进”。同学们忍不住笑了开来,杨佳继续用河南话说:“俺不是来玩的,俺是来阅卷的。”22岁时,杨佳考上中科院的研究生,24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讲师。

  噩梦突袭

  某个清晨醒来她的眼前一片黑暗

  1992年春天,杨佳眼前的世界突然变得朦胧,看书读错行,眼前的视野像大幕一般徐徐落下。经医生诊断是视神经病变,失明将不可逆转。“拿到诊断书我的父亲一夜白头。”现场气氛随着杨佳老师的不幸遭遇变得凝重起来。“北京新图书馆的图书证刚刚拿到手中,我最喜欢读书,可是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对阳光的感觉也越来越迟钝,终于在一个早上醒来后眼前一片漆黑,我真希望这是一个梦,但是却永远醒不过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婚姻的破裂……杨佳陷入了从未有过的迷茫和恐慌。“踢脚打碎热水瓶,抬手打翻杯子,那时的境况可以用琼瑶的一本小说名字形容——‘心有千千结’。”

  爸爸当拐杖

  她握着父亲的手臂悄然回到讲台

  杨佳毅然选择了重新出发。她像个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学穿衣、学吃饭、学走路……不能写字,就学盲文,从最简单的ABC学起……杨佳还有一个梦——想再次站上讲台。可是,重返讲台谈何容易。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对她说:“爸爸给你当拐杖!”就这样,失明19年,杨佳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臂,坐公交、挤地铁,辗转到教学楼,风雨无阻。早上8点,杨佳总是准时在教室迎接学生们。“学生们不知道,早晨不到6点,我和父亲就出发了。”“父亲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早已力不从心,今年夏天,他因心脏病被120送去急救。但病床上父亲却说,只要走得动,一定带我走下去。”现场再次有同学抽泣着。

  再次挑战

  哈佛首获MPA学位的外国盲学生

  2000年,杨佳凭着自己的实力考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杨佳用一台特殊的键盘,每一门课按下一个开关键,她就开始飞快地记起笔记。为了赶进度,她听书的速度,达到了每分钟400个英语单词,“几乎就是录音机快进时变了调的语速”。就这样,她还超出学校规定,多学了三门课。今年5月,她从120多位杰出校友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校友成就奖”。

  虽然行动不便,但杨佳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她曾担任奥运会专家顾问。杨佳还是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唯一的盲人女性。2008年10月,杨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

  寄语青年学子

  青年人的字典里找不出困难

  面对台下的年轻人,这位坚强的女性说出自己对“青春”二字的理解。在英语里,青春是“Youth”,可以拆分为五个字母。“ ‘Y’像一棵小树,只要有充足的雨露和阳光,自然会长成参天大树。”她娓娓道来,“O”则象征着梦想,年轻人应该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不轻言放弃。“U”则像一个敞口的烧杯,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将来成为国际型专家。“T”是一个站立的人,我们要成为正直的人,成为在外国人面前不卑不亢、顶天立地的中国人。“H”像两个人手拉手,我们要珍惜亲情、友情、爱情,要回馈社会。报告结束前,她语气加重、特别提醒在座的青年人,“一定要牢记,在青年人的字典里找不到‘困难’这个词”。“失明将我的人生一分为二,29岁之前,我是在超越别人;29岁之后,超越自我。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可以看不见道路,但绝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通讯员 李冬梅 本报记者 蔡蕴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