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慈善将入学生素质评估引热议:捐钱少就是缺素质?

2011年11月10日 18:23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闻源:中华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指导纲要,中华慈善总会和各地慈善组织将与教育部门合作制定慈善教育计划,指导学校在德育课程中培育慈善意识,弘扬慈善行为,并推动学校逐步把慈善纳入到学生素质评估中。

  记者 陈伟斌 整理报道 在这则消息被报道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议论。网友们觉得,这样的指导纲要不实用,特别是该如何纳入素质评估中,如何评估,都难以确定一个合适的标准。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其实中国在教育问题上,特别是在慈善意识教育上,确实与其他国家存在着挺大的差异,因而发出这样的指导纲要,总体上来说是有益的,至于评估方法和标准,这可以慢慢确定。

  “标准为何?怎么评估?在学校里多捐钱的学生,能在这科目上获取优秀成绩,难道这就是慈善?穷人家的孩子没钱,就等于没有慈善素质或慈善意识?这能说明富孩子心存慈善而穷孩子就没有慈善之心吗?”网友“花少”表示,他并不赞同将慈善纳入到学生素质评估中去,学校可以在德育课程中培育慈善意识,这确实有助于弘扬慈善行为,但如果将此纳入素质评估,至少标准就很难制定,成绩也难以判断,“这与现在一些大学录取考生时,考生必须是孝顺孩子的要求一样,难以界定,毕竟每个人对此的认同标准也不一样。” 除了认同网友“花少”的意见,还有网友也提出,这种评估开始可能会给一些人带来更多的“操作”空间,也许还会造成一些不良现象,从而让慈善充斥着太多水分,“学生哪里有钱?不还是得从其父母身上出么。”

  不过对此,网友们也并非都是一味的持批评或否定的态度。“这样很好,我们读书没有这样的意识,受到好的慈善教育,会让我们对于人生的理解更深刻。”网友“唐胜杰”表示,相较于国外,我国在慈善教育这方面还仅限于书本知识,很少让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去,而不少人至今对于慈善的认识就是捐钱给弱势群体。“这是一个误区,慈善的方式很多,虽然评估方法和标准的确难制定,但至少可以让人们了解,慈善行动并不只是捐钱。”另外,也有网友指出,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慈善教育,并纳入素质评估,对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很有建设性意义的,“或许要走的路还很长,但现在提出这个点了,说明相关部门已经明白,现在是时候,也必须该实施慈善素质教育了。” (记者 陈伟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