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校园文化发展偏显性建设 缺内涵挖掘等于美化环境

2011年11月11日 11:53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其中特别指出,要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产生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剖析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路。敬请关注。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引导、鼓舞、凝聚、激励学生。200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各地学校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层面,缺少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保障。那么,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到底如何进行?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重环境建设更要重精神塑造

  “很多学校将大量经费用在物质建设上。但是,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围绕人,这是重要的标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长期关注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他发现,目前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多只注重标语、布置等物质的和显性的东西。

  整齐的教学楼上,镶嵌着“团结、文明、求实、奋进”的校训标语;装饰后的校园围墙上,展示着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故事;路边的花园草坪中,立着“爱护花草树木”等警示牌……中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对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但是,这种校园文化建设轻精神凝练,缺少对校园特色内涵的挖掘,等同于校园环境的美化。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有些县、市教育局还专门针对校园绿化美化下发通知,要求当地中小学限期对校园布局进行调整,对内外墙壁进行文化建设,集中时间和人力物力进行校园绿化,并将校园绿化美化列入当地中小学年度考核评估。类似这样自上而下的硬性要求,难免让学校措手不及。为应付检查与年终考核,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千篇一律也就在所难免。

  “一些学校‘千校一面’,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说到底就是没有从本校的传统和地域文化出发去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因而没有形成学校自身的文化。”河南省潢川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国杰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