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高校,每年新生入学都会接受一项特别的教育课——清洁学校的公共卫生间。在一学年中,大一新生将轮流负责清扫两栋建筑的10间公厕,平均每班值日一周。是陶冶心灵的仪式,还是无益的功利行为——
大学生该不该清扫厕所?
这一周,大一新生裴珊珊每天早上6:30都会提上拖把准时出现在四号教学楼三层的公厕内。在天津科技大学,每年新生入学都会接受一项特别的教育课——清洁学校的公共卫生间。在一学年中,这届大一新生将轮流负责清扫两栋建筑的10间公厕,平均每班值日一周。这样的新生教育方式学校已连续开展了12年。
据介绍,最早该校在新生中发起清扫公厕义务劳动时,参加者多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后来,校方有意突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教育意义,安排全校本科生参加劳动。对于新生来说,清扫厕所就像是大学第一学年一门短暂的必修课,如果不参加,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没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如果班里有人清扫公厕不合格,该班就不能参评优秀班级。
来自山东威海市的新生王振威在上大学之前,父母几乎从来没让他碰过墩布,更别提扫厕所了。他曾悄悄和朋友抱怨过,但是当他值日时,学姐和物业阿姨们手把手地教他清扫流程,他挽起衣袖带上塑胶手套,平生第一次擦拭起便池。“原来,扫厕所并不是我想像中难以完成的脏活儿、累活儿,别人能干成的事,我也能做到。”“只有自己真正经历了扫厕所之后,才能体验到劳作的辛苦,也更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
负责这项工作的天津科技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周继玲老师说:“学校每年评选清扫厕所时表现出色的学生和班级,还专门召开过有关扫厕的座谈会,让学生交流心得。如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的学生‘从小到大没扫过地’,让他们入校之后打扫厕所,是一种锻炼。”
“让大学生负责校园清洁不是因为找不到清洁工,也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从1999年以来,天津科技大学共有12届学生、4.6万余人次参加“清扫公厕”义务劳动,累计劳动时长约30万个小时。12年间,这一传统从未间断,无论是烈日当空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这种“文明修身”活动在一批批天津科技大学子中传承,并已经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对此,有人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学生清扫公厕应当出于自愿,不该带有强制性,若把奖学金与扫公厕挂钩,难免出现有的学生为奖学金而劳动,让公益劳动变成一件很功利的事情。
还有学生认为,此举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学生从事的是去清扫厕所等体力工作,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几乎没有什么教育意义。
也曾有家长提出过不理解,认为能自立自理的孩子不缺少扫厕所这一课,不能自理的孩子扫了也是白扫。但这些家长最终看到孩子褪去娇气、稚气,家长的心疼变成了感激。
天津科技大学让又脏又臭的劳动机会成为教材,具有震撼性的教育效果。要想真正让学生们从过去的思维中走出来,长出精神的钙、人格的刚强,就必须有触及灵魂的教材,有“狠下心来”的教育风度,以及啜饮艰苦、品味臭味的教育创新。
学校党委副书记潘秀山说,扫公厕是件小事,但已成为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厕所中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的价值,也在劳动中践行“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的校训。(记者 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