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国版”视频公开课别怕寂寞

2011年11月11日 18:0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于网络公开课,不应过分追求轰动效应,永远不能和娱乐节目比收视率。只有对于需要的人,它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前段时间,哈佛等国外名校的公开课在网上受到热捧,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国教育部门也早有类似“教育资源共享”的计划。从11月9日起,这一计划开始变成了现实,由国内高校参与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公共网络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11月10日《新京报》)

  网上公开课终于有了“本土产品”,足不出户就可以免费看到名师讲授的经典课程,等于坐在家里读名校,这样的事,想想都令人兴奋。一位网友在公开课视频下面留言,“42岁,我的大学梦,正式开始了……”

  目前,在热门课程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阎步克、邓小南教授主讲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巧合的是,我当年入学上的第一门历史课,就是两位先生的中国通史:一位是冉冉上升俨然有大师气象的青年学者,一位是宋史大家邓广铭的直系传人,在我看来,这已是新生代学者中讲授这门课的最强阵容了。至今我依然记得听他们讲课时的震撼,无论是知识还是方法,都是对以往所学的颠覆和重构。记得当时上课,总有一些别的院系甚至校外的人,慕名跑来旁听。因为教室狭小,经常要早早去占座。现在,不论距离校园多远,只要有台能上网的电脑,就可以随时点击,如身临其境听名师讲课,对爱求知者来说,这是多大的幸运!

  不过,网上公开课开通两天,似乎并没有引起像国外名校公开课那样的热潮。此前在国内率先推出公开课,在网上挂了半年之久的复旦大学讲座《执拗的低音》,目前仅有20几条回帖。有媒体据此认为,本土网络公开课受冷遇,没有想象的那样叫好又叫座。

  我想,这首先是因为,网上公开课刚刚上线,现有课程还很少,很多人并不了解。更重要的是,大学课程一般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学术性,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像“航空航天概论”“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这样的题目,也只有行业内或感兴趣的人,才会去特别关注。事实上,国外名校公开课中,最受欢迎的,也是《公平》《死亡》这些通俗易懂的社会学、伦理学话题。而我们的大学,目前还缺少这种实用性很强、讲解深入浅出的课程。教师授课,也以单向的知识灌输为主,缺少以互动、引导为主的灵活授课方式。

  讲解专业的学术问题,要做到科学性和通俗化的完美结合,并非易事。有时候即使通俗到百家讲坛的程度,也会有很多人无法接受。从受众的角度来说,网上公开课虽然获取更便捷,但真正能够安安静静坐在电脑前上课的,恐怕也不多。

  因此,对于网络公开课,也不应过分追求轰动效应。学术的东西,很难进行“大众传播”,应更注重保存和传承。因此,公开课永远不能和娱乐节目比收视率。只有对于需要的人,它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虽然如此,网络公开课的意义仍不容小觑。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公开课拆掉了大学的围墙,让很多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学习机会。对全社会来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对推动文明成果的传播,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化,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也是大学作为学术和文化灯塔,发挥其辐射作用的生动体现。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名师名校对于很多人来说,仍是稀缺资源。我国的名校,基本上是公立大学,更有责任向全社会开放优质教育资源,这体现的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文明传承担当。对于大学来说,能拿出多少敢放到网上的课程和名师,接受公众和同行的检验,也是衡量其教学育人水平的重要视角。(丁永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