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萧百佑最近跃入公众视野,引发广泛争议:他的四个孩子中,三名被北京大学录取,而在他看来,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打孩子”的“传统教育方法”。
坚称是“全天下最好父亲”的他,有两个观点尤其遭到质疑:“打”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西方的儿童教育理念在中国完全不适用。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好的?这是今天许多父母共同的焦虑。
在上一代与新一代、中国的与外国的,因时代发展而撞到一起的当下,儿童教育理念似乎走到了一个 “十字路口”: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抑或超越而向上?
昨日,记者邀请上海蒙特梭利教育集团掌门人王加胜,共同对话萧百佑。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
“我的‘打’是明家规、定尺度,否则‘打’不进高校”
新闻视点:你最近拿着一个鸡毛掸,去参加某电视台主题为“‘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靠谱吗”的辩论?
萧百佑:对。中国有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我深信不疑。因为我当年成为那个年代最骄傲的大学毕业生,也是父母打出来的。他们打得更厉害,就近,抡起棍子就用棍子打、拿起铁器就用铁器打。而我打孩子,只用藤条和鸡毛掸。这是好东西,打了不伤筋骨,但绝对疼,疼了才能记住!
新闻视点:那你是“真材实料”地打?
萧百佑:一定是狠狠地打。可我打孩子,不是带着情绪发泄。在打之前,我和孩子会详细沟通,讲明错误之处,并事先告知这次要打几下,然后让孩子主动伸出手来,不能缩手躲避,其他孩子在旁边站一排看着,打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数,打满了就停手,而且只打手和小腿。
新闻视点:打的原因呢?
萧百佑:无非两条:犯了错误,或学习没学好。我从孩子3岁起开始打,比如3岁时主要是吃饭不听话,打;睡觉不听话,打。开始上学后,学习成绩的退步、功课没做好,还有我要求做到的学习项目,一旦没有圆满完成,都逃不脱挨打。到他们11岁后,我不再打了,因为他们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在很多人关注我的“打”,以为“狼爸”只会“打”,其实不然。我理解大家的激愤,但我的“打”是明家规、定尺度,严谨、科学,否则“打”不进任何高校。
王加胜:玛利娅·蒙特梭利是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所谓“教育家”太多了,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蒙特梭利的教育模式强调“爱和自由”,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实现自发、自动型教育。我个人也非常反对打骂式教育。我不反对定规则,但要让孩子尊重规则,而不是畏惧权威,而且规则意识可以慢慢建立,不一定非要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