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甘肃庆阳校车车祸第三天,事故仍像悲伤的河流持续淌过围观者心头,关于灾难善后的新闻也接踵而来:甘肃公开通报事故主因,称系校车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与涉事幼儿园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此外还受大雾天气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在事发地迅速展开。教育部亦紧急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立即开展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检查。
救治、安抚、追责,更大范围内的专项整治与检查……在一起重大伤亡事故后,这一切并不意外。悲剧产生的疼痛感是真实的,无辜的死难,会让围观者对社会共同体感同身受。接下来,“契合”灾难程度的紧急惩戒与预防,乃至对所有失职渎职者的追责,都是必然。
不管此类的灾难、事故,我们目睹过多少,但是我们还是必须持续保持对灾难特别是人为灾难的敏感度。只有不漠然不麻木,才能时刻警醒着,才有可能不重蹈覆辙。此前各地类似的校车事故,并不鲜见,而“同
质化”的事故与“套路化”的处理,不仅无法切实地“尊重悲伤”,即便仅于围观者,也会让他们渐渐衍生出几分关注的疲惫,这或已算得上一个危险的信号。
将突如其来的校车事故,归咎于个体安全意识的失范与天气,进而开展大而泛之的集中整治,对于一些官员和管理者而言,可能是减少自身责任与过错的“最优选择”。然而,当所有的惩罚都指向某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当那些灾难深层次生成的“黑洞”被忽略,校车事故的关注力度事实上已在无形中被稀释,改变的驱动力也正在减弱。若长期如此循环下去,会不会有一天,舆论竟在备感“道理说尽却丝毫不见起色”的沮丧中,无奈又无力地接受了那些黑色的灾难因素呢?
校车事故在重复,只能说明对它的治理还缺决心和诚意。在惯性的灾难善后中,主管者有无下定决心进行切实的改变?校车事故频仍的原由是什么?一切其实不难厘清,那就是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以及地方职能部门对校车管理的不作为。如此的漠视与选择性忽略之下,才有了接二连三的校车
事故。相比于那些看似严厉的善后与安全整治,它们才是需要切实被纠偏的地方——如果对此不能建立起严厉的制度安排与事故追责,那么悲剧能绝迹吗?
眼下不少校车事故治理,面对的是板结的现实。一方面,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旁观者都已窥见事故的症结所在。校车事故多发生在农村地区,是教育投入不够与管理者重视不够的产物;可另一方面,农村学校要改变现状有心无力,农村教育投入在整体财政分配中仍显得“小气”。不将校车投入纳入公共财政,也看不到地方管理者改变此境况的毅然之举。这无疑让人十分纠结,如此困局,必须破解。
我们关注庆阳校车事故,绝不是只为了看到一个“积极”的处理结果,也不仅是要将校车事故的罪与罚陈列于公共广场,而只是为了那些以生命为代价的试错,能带来真正的反省与改变的行动。我们必须做到:不要让校车事故成为渐渐让人觉得司空见惯的“矿难”,对此,必须时刻保持敏感和警醒。有了切实的投入保障,校车才会成为学生交通真正安全的庇护之处;而现在,恰是刻。(王聃)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