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的群体,无码的青春
在上海,找到“援交”少女同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位多年混迹夜总会、会所的商务人士说,“这么年也没遇到过上海本地的中学生援交小妹。”
在上海案发后的一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童小军和她的科研团队开始分头寻找远在重庆的女孩。2010年1月,童小军作关于“在校女学生援助交际问题”调研时,与她们有过短暂的接触。童小军说,那时的接触比想象中艰难。
彼时,一则“拍卖初夜”的新闻正被香港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一名自称只有10多岁的香港女网友,声称愿意以底价1万元拍卖初夜。与此同时,香港的一个专业团队调查了约3000 名平均年龄15岁的学生,32%的人坦言会同陌生人发生性行为以换取报酬,甚至有137人承认自己曾参与援交活动,其中近半来自名牌学校。
在中国大陆地区,“援助交际”现象与相关研究却明显不成比例。当童小军的研究团队在国内最大的论文搜索平台中国知网上输入“援助交际”进行主题词搜索,却发现搜索结果为零——对于“援助交际”现象的研究,在大陆几近空白。
然而,当童小军在某知名搜索网站上输入“援交”一词,却出现了约 860000个相关网页,其主要为关于寻求援助交际的相关网站。
研究团队开始注册不同的网名,试图通过网络走进援交学生的群体,然而,现实比想象的艰难,两个月的努力几乎没有效果。经常是他们刚刚暴露身份、表明意图,立刻就会遭到对方的拒绝。
终于,网络上一个自称“王先生”的重庆人成为研究团队的希望。多次游说之下,这名“援交中介人”答应“帮忙找人”,他向童小军透露,他认识一些当地女孩,不少还是在校学生。
在“王先生”的介绍之下,童小军的团队先后访谈了16名援交女学生,其中14个都是中学生,因为“大学生比较‘难搞’,中学生‘乖一些’”。
当一个个看起来极其朴素、天真的女孩坐在童小军和她的研究团队面前时,他们猛的发现,这些女孩子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花枝招展,而是和普通的学生没有区别。“你绝对想象不到她会做这样的事情。这也是‘援交’的隐蔽性,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童小军说。
只不过在这些学生的内心中,隐含着一种情绪。她们抗拒现状,期待成长,对学校外的花花世界充满着向往。在上海一所职校一年级的一位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不好玩,每天还要很早就上课。”
《中国中学生报》高级编辑吴若梅长期主持学生情感专栏和广播节目,她发现,“孩子一到青春期,心理特征首先是‘闭锁性心理’,不理父母,遇到麻烦了交流的对象就是同伴,所以相互彼此介绍‘援交’,就变得非常的容易。” (内容来自“我国在校女学生援助交际问题研究”的真实案例 记者/杨迪 特约撰稿/刘洋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