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专家称高职教学不应重教室 技能型人才须练中培养(2)

2011年11月24日 13:11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10年高职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数量上看的确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半壁江山,能否坐稳?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也在深刻反思,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这种类型的特色到底体现在哪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

  技能型人才在教室里是教不出来的

  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来说,每个学校对校企合作都很重视,许多学校在校内开启了工厂和商店,在校外签订了很多协议,但是如果从育人的功能看,这些校企合作有没有按照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去实现?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一点简单化。

  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教室里是教不出来的,必须在实践基地里练出来。专业课最合适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做”一体化,所以高职的校园形态不应该是教室为主,而应该是实践基地为主。

  现代高职教育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即“教学工厂”。根据高职专业课实践教学时数要超过50%的要求,“教学工厂”的面积理应大于教室面积,高职的校园形态应该有别于一般的普通高校,它是以“教学工厂”为主,这样的校园形态才能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这些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学的。

  高职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必须是系统化多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技能训练。高职院校要设计一种既不是教室又不是实训室,而是具有“学做合一”功能的教学场所。不同专业教学场所的形态可以不相同,例如课桌可以是T字型的,正面是黑板,具有理论教学功能,侧边是工作台,具有实训功能,学生在听教师理论授课后,立刻在工作台前进行实训,学和做交替进行,学生在45分钟里真正实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第二个层次是综合技能训练。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实现以学为主的“工”,为校外以工为主的“学”——顶岗实习打好基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像工厂又不是工厂,因为它具有教学功能。设备配置必须具有先进性、教学性和生产性,源于生产又高于生产,因为它能生产又具有教学功能。运行模式按市场化机制进行,一般是企业负责产品生产、经营、维护,企业提供实训材料、负担实训成本、负责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任务。第三个层次是创业创新能力培养。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学生毕业设计,同时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坚持立地式开发服务,以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服务于企业,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在“教师带学生”的研发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实现综合技能实践与应用能力提高相结合。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要真正开展工学结合,离不开实践性教学,尤其是生产性实训,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与实训,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是开展工学结合最实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就目前来看,尽管每所学校都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是在现阶段仅仅依赖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工学结合是不现实的,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具备了一定的顶岗能力后,企业才愿意提供实习的岗位,学生才能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得以实现。

  为此,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由“课堂与实训室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毕业设计与开发服务合一”的技术服务中心三部分构成。

  ——“课堂与实训室合一”基地主要承担专业基本技能的实训,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结合,实施边学边做、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平台以学校为主建设。

  ——“实训与生产合一”基地进行综合技能实训,实现生产实训与顶岗能力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顶岗能力,在校企双方指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实行以学为主的“工”,为校外以工为主的“学”的顶岗实习打好基础。综合平台由学校和企业共建,企业分担实训成本50%以上。引进的企业必须能代表区域的支柱产业,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地方支柱产业的一个缩影。

  ——“毕业设计与开发服务合一”基地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综合实践与应用能力结合,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在应用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后续拓展能力。创新平台由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建,引进省、市的行业研发平台入校园。

  “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弥补了校外实习受生产制约大、轮岗机会少、岗位内容单一等缺陷,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扎实掌握综合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学院实训基地具有生产性功能,行业企业才会把产品放在学校生产、加工;学院实训基地配备良好的生产设备,行业企业才会把员工放在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学院实训基地有技术服务中心的支撑,行业企业才会与学院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技术开发与服务。学院有能力为行业企业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问题,校企合作才能形成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

  “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一方面,有助于把市场信息及时反馈、吸纳到各个教学环节,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通过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立,可以把学校的教学改革成果和技术开发成果通过实训基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校企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应用技术研究与服务的有效平台。

  “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还是解决实训教师短缺的有效措施,可以吸引一批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开展社会培训、技术创新与服务,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共享。同时,校内教师也可以通过基地锻炼提高实践技能,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