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文学科边缘化问题渐显 制约大学综合素质提升

2011年11月28日 17:11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学科地位日益边缘化,学者聚首杭州共商对策——

  中文学科“突围困局”

  功利化思潮冲击下,人文学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世界性危机。日本学者三好正男曾感叹,“今天,在正蜕变为完全的研发基地的大学里,要明确学术方向并不是一件小事情。管理者似乎很想将人文学轻描淡写。”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发展也面临着相似挑战。浙江大学中文系日前主办“中文学科建设:历史经验与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旨在讨论中文学科在全球化时代下如何走出困境。

  中文学科边缘化,制约大学综合素质提升

  研讨会上,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中文学科在许多大学地位日趋边缘,这一局面不仅不利于大学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中文研究的发展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浙大中文系主任吴秀明教授表示,不合理的学科评估体制,诱使无数研究者违背中文学科的治学规律,扔掉“冷板凳”把大部分精力消耗于快速出成果、跑项目、抢课题上,学术质量反而变得次要。“学术评估日益指标化,在这新的衡量指标的管束下,静下心来搞研究变得愈发困难。”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兴无教授也认为,中文传统学科与现在的评审机制可能格格不入,上一代学者主要为物质的办学条件发愁,现在则进入了学科资源的配置阶段,由此导致高校产生许多短视功利化行为——比如为学科点评审而致使人才畸形流动等等。

  一流的中文学科,应有一流的本科生

  学者们提出,高校毕竟不同于研究院,高校教师的职责除了搞研究之外,基础的教学工作同样重要。对于本科教学,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当下,科研水平未见得有多大提高,对本科教学的忽视则日益明显,其不良后果已显现。

  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李炜教授指出,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中文学科,同时必须有一流本科生。本科生对学校建设的回报以及学校形象塑造至关重要,学校应将眼光放在本科生培养与教育上,采用适合中文学科的做法,增强学生的中文基本功,营造中文学科的独特品质。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认为,当前中文系更应该倡导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如何来履行个人对世界的担当,只有通过有特殊内涵的人文教育,才可能使受教育者获得启蒙。人文教育对每个人都应普及,即施行所谓的通识教育。文史哲专业应该承担起对其他学科进行通识教育的任务;对本专业的教育还要培养未来的人文教育者。学者须有意识地寻求创建共同体。

  要培养问题意识,而非愤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教授指出,目前中文系的问题意识和批评意识仍需要磨炼。他认为中国文学中缺少对自我的审视,形成个人和世界的隔阂局面,而伟大的文学都需要自我批判精神,进而提出文学研究要有比较眼光、问题意识和批评意识,探索中国文化的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冯胜利教授则认为,目前国内学界重视以理论驱动的研究范式,因此导致跟着西方的理论走,而无创造的能力;为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加强中文学科研究中批判性思维的锻炼。(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吴禄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