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育低地”陷恶性循环 层层掐尖逼国贫县自救(3)

2011年11月29日 08: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仅仅是泾源的事

  泾源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优质资源缺乏,而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还是在于基本的待遇缺乏保障——教师仅有基本工资,收入微薄,难以安心教书;学生无法接受优质教育,升学发展缺乏保障,难以安心读书。

  在泾源高中,初中升高中不设分数线都招不上学生,更谈不上计划外招生带来的额外收入;高中教育又没有国家拨款,经费短缺成为最大制约因素。在此困境中,高中教师代课没有代课费,有些科目教师紧缺,超量代课每节课只有2.5元的补助;值班干部从早晨6点40的早操开始工作,到晚上9点半下晚自习,仅仅能得到5元的值班补助;每逢节假日,泾源高中没有任何福利。前些年教师节还能领上10斤清油,现如今,这都没有保障。

  在泾源,教师的平均工资就2000多元,而当地的房价在2600元左右,如果买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需要一个老师不吃不喝攒10年左右。而当地教师队伍中有一大批是单职工家庭,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仅靠一个人微薄的工资勉强维持全家生计。对他们来说,要在当地买一套楼房,的确可望而不可及。

  就在百里之外的固原,高中教师除了有每堂课10元的代课费,超量代课补助也有20多元,完成基本工作量的福利再加另外的各项补贴,收入至少比泾源高出数千元。另外,优秀教师还在住房、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方面有所倾斜。与固原相比,银川的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两相比较,优秀教师选择出走也属人之常情。

  优质学生被银川、固原吸收,高中教育规模萎缩,教师待遇不能保证,优秀教师外流,教学质量受影响。如此这般,在高中教育资源的“圈地运动”中,泾源毫无招架之力,陷入了恶性循环。

  怎样才能走出高中教育的低地,泾源从相当有限的财政中拿出了一笔钱,专门支持高中教育发展,这固然能产生一定的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只要外界高中教育的优势依然明显,对县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强大吸引力依然存在,泾源高中教育难言彻底翻身。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恐怕还需要从制度安排入手,在城市和县城之间重新规划和合理布局高中教育优质资源。(记者 马富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