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民办“免费大学”受企业热捧 文凭不被国家承认(3)

2011年11月29日 08:5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企业和学生提前“订婚”

  学生免费用人单位付费

  “现在中国社会的情况是,一方面,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才——因为企业总是在学生毕业后才仓促地选拔、录用他们,而学生毕业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两者没有踩在同一步点上。我的想法很简单:让企业和学生提前‘订婚’,把磨合期拉长,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来培养学生。”姜岚昕说。

  文凭不被国家承认,姜岚昕觉得这不是问题,“政府不承认,就让社会承认”。他有一套自己的人才观:“以我的经验看,教育与文凭之间未必能够画等号,我认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并未上过名牌大学。企业家用人也是这样,真正看重的是员工的人生态度和职业素质。”

  企业订制委培模式是这样操作的:学校录取学生,在教授完基础课程后邀请企业进校“预订”员工。企业预订好员工后,向学校提出其需要这些准员工具备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素质,委托学校有针对性地予以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企业高管还会时不时地到学校对准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这样一来,等到学生毕业进相应企业工作时,便能够很快融入新环境。

  目前,华夏管理学院与数百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会根据各自的需求不定期地进校预订员工。可姜岚昕要办的是“免费大学”,企业订制委培模式固然能让企业和学生受益,但无法解决学校的办学资金问题。

  易珈亦向记者透露,该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在订制委培之外,还有企业智力投资、助学基金和创业孵化这三项制度同时并进。

  所谓智力投资,就是企业捐钱(注:一般为企业利润的1%~3%)给学校,换取员工培训、管理咨询等智力回报。从企业的角度看,花钱买服务,捐了这笔钱后,就不必再在咨询和培训上投入成本了。而从学校的角度看,可以把这笔钱“转移支付”,用于培养免费大学生。

  教育部门积极鼓励

  企业老板大力支持

  此外,华夏管理学院还在中国妇女基金会名下设立了华夏高等教育基金,为贫困学生筹集善款。姜岚昕的世华集团还创办了两个经济园区,招募企业入驻,世华集团入股……这一系列的措施无不围绕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多赢”蓝图展开。鉴于此,在免费大学计划的启动仪式上,有500多名企业家前去捧场,其中100家企业规模较大。

  11月11日,姜岚昕的免费大学计划在北京启动。事前,不少网友已透过其个人微博和博客简略地得知了这一消息,但姜岚昕还是决定“低调”地启动,没有刻意宣传。他的解释是:“怕社会有争议,怕政府不支持。”

  但他事后发现,除了一些质疑,不少网民,还有政府官员、企业家,几乎都一边倒地对他的计划表示支持。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家主动表示愿意到华夏管理学院给寒门学子们上课,这让姜岚昕颇为感动:“他们的时间很值钱的,一个下午就要会好几拨客人,一般人花大价钱也请不到。”

  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郑登文在启动仪式上表态:“《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鉴于此,对于百家企业联盟创办免费大学的行动,教育主管部门会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我们将依据法律、根据政策,对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办成免费大学给予扶持、提供指导。”

  姜岚昕在拟定方案时特别关照老少边穷地区的寒门学子,这也博得了政府层面的肯定。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市支援合作办主任秦刚在启动仪式上说:“‘扶贫先扶智、帮困先育人’,解决好当地教育、就业问题是开展对口支援的一项重点工作。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与我办签订了协议,受援地区的少数民族农村贫困学生将成为免费大学的第一批受益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