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专家:谨防校车成政府部门“生财之道”

2011年11月30日 07:4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谨防校车成政府部门“生财之道”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校车安全条例驶上立法快车道 学生家长是否应分摊校车费用存争议

  专家:谨防校车成政府部门“生财之道”

  近期频发的校车事故,使校车安全问题广受关注。温家宝总理11月27日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表示,国务院已经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我要求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也就是说,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可以预见,《校车安全条例》会很快面世。这部法规能否如总理所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规定内容成为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数位专家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谈了他们的看法。

  政府应是校车提供者

  校车由谁提供,这是谁的责任,是《校车安全条例》需明确的首要问题。

  在多位法学专家看来,校车提供者只应有一个:政府。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认为,校车作为国家教育活动的延伸,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这是政府的责任。”

  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林喆教授更是将校车提供看做国家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不可或缺环节。“受教育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中社会权的内容之一,而社会权是需要国家积极作为才能实现的权利。这与学校如果不为学生提供师资、校舍等,公民的受教育权根本不可能实现是一样的道理。”她说。因此,政府为保证学生安全、顺利地接受教育,应当有为其提供校车这样一种公共产品的积极作为。不过她同时提醒,不能让校车成为某些单位的“生财之道”。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也认为,明确政府是校车提供者,是保障校车安全的首要条件。“并可以避免其作为营利性工具”,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主任、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革强调,“政府全部承担起责任,校车不能营利,否则容易异化为政府的一个审批项目,教育部门、交通部门或将有新的寻租机会,最后成本全都转嫁到了学生家长身上。”

  吴革很推崇浙江省德清县的校车模式。2009年,德清县政府与当地客运公司合作,实施校车“专车专营”。政府投资约2000万元,目前已购置79辆、4种车型的专用校车。同时,政府每年还拨出400多万元经费对校车运营进行补贴。截至目前,该县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已配上专用校车,约6000名农村子弟因此受益。

  家长分摊费用存争议

  由政府提供,意味着资金来源主要是公共财政。温家宝总理强调,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有分析人士认为,多方筹集“可能意味着会向乘车的学生家长收取适当费用”。

  对于社会募捐作为资金来源,大家并无异议。但是就家长是否应为此负担费用,依然有争论。

  王敬波表示,保障校车安全,应是政府和家长共同承担的责任。“公共服务不一定就是无偿的,因为校车不是教育活动本身,而是教育活动的延伸。政府提供校车已经免除了家长的一定责任,所以家长为此支付费用也属合理。但应合理分担成本,由学生家长承担的费用不应过高。”

  林喆说:“家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承担部分费用。”但她不建议一刀切,“教育经费充足的地方可以免费,教育经费不足的地方可以考虑收取一定费用,但不能超出家长的承受限度。”

  反对家长承担的声音也有。以美国校车不向学生家长收费为例,吴革认为,如果向学生家长收费,有政府将自己的责任推给社会之嫌。公共财政本来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如果公共财政确有困难,吴革建议,对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稍加控制,“我们的官员少些坐车”,就可以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而这样,也可以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困难的问题。

  林喆则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援助力度,“可以考虑搞一个‘校车基金’,让社会各方进行捐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