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每次发东西她都带回家
刘敏说,女儿把学校发的东西带回家并不是头一回。从上幼儿园起,只要发东西,女儿都会带回家。两块饼干、一颗糖、一个月饼……“每次,她都用纸把吃的包起来,有时侯饼干都碎成渣了。”刘敏说,有时甚至能看到饼干被女儿咬过一小口的痕迹。
“妈妈太辛苦。”是肖淑丹想把鸡腿带给母亲的动力。她还说,上一回吃鸡腿时,“闻着好香,我就慢慢把它啃着吃完了。”昨日午餐时,同学徐思璐先提出把鸡腿带给妈妈,她也就这么干了。
刘敏一家是安岳人,她还有个在成都九中读初二的儿子。7年前,一家人到成都来打工。她在家附近修皮鞋,丈夫则在装修公司打工,母亲当环卫工,父亲在酒店洗碗。
每天早晨4点,刘敏就得起床,帮母亲扫地,再回家给一家人做早餐。9点开铺子修鞋,晚上7点过才回家。一家人经济并不宽裕,但生活得幸福又安宁。
刘敏一家生活节俭,只有逢年过节,才会买鸡和鱼改善生活。“每次改善生活,我们都会把好吃的给父母留一些,再走两条街给他们端过去。”刘敏说,可能从小受此影响,两个孩子都特别懂事,每次学校发东西肖淑丹都会带回家。她忙着补鞋时,女儿会朝她嘴里塞颗糖或其他从学校带回来的东西。
学生感恩 妈妈老师感动流泪
班主任罗馨说,肖淑丹的做法,把她和同事们都感动得哭了。
本来,学校是按每个班上的人数分配鸡腿,昨日恰巧有两个学生因病请假,多出了两个鸡腿。她本打算将它们留给表现最好的孩子,结果意外发现了肖淑丹的孝心之举。“一方面是感动,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她的表现最好。”罗老师说,她于是当场决定把那两个鸡腿给肖淑丹。
罗老师说,11月是学校的感恩月。为了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不久前,学校号召高年级孩子给父母洗脚、低年级孩子给父母做件事。同时,班上还搞起了感恩主题的循环日记,鼓励孩子们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此前,班级也曾搞过义卖报纸帮助生病的小朋友等事情。
罗老师希望肖淑丹给母亲留鸡腿一事,能成为身边感恩教育的活教材,让更多00后的孩子们受到启发。
孩子把这件小事写进作文:
一件小事变成大喜事
昨晚,肖淑丹在家里就此事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件小事》,原文如下:
今天中午,鸡腿发下来了。哇,好香啊!我想一口咬掉,可是又想给妈妈留着。只闻一闻香味,就用纸包起来(准备)塞进书包,被罗老师看见了。老师问为什么不吃鸡腿,我说给妈妈留着。这件小事把老师感动了,还引来了一群一群记者叔叔和阿姨,他们都表扬我关心父母,是一个好孩子。
我以为关心父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到却变成了一件大喜事。
记者手记
冬日里我们感受温暖
昨日,成都降温了。但肖淑丹给妈妈留鸡腿的故事,却带给我们温暖的感受。这样的故事,乍听起来,就像一个传说。
曾经,我从母亲那里听过,外公帮人放牛,把雇主给他的肉放进树叶里,留给自己的母亲。外公的事,感动了我。因为那个年代,很难吃到肉。相信大多数人与我一样,以为这样的故事在现在已经很难再现。但今天,却真实地发生了。
更可贵的是,在这个班级中,给妈妈带鸡腿的,肖淑丹不是孤例。
同学徐思璐是第一个想到的人,她的行为影响了肖淑丹。昨晚,徐思璐的妈妈说,这是她吃得最香的鸡腿。徐妈妈的感受,或许与你我一样。(记者 席秦岭 实习生 戴璐岭 摄影 吴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