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万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游走在边缘地带
4日,在冬日的寒风中,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和清华伟新教育基金支持,涉及全国10个城市近1.6万余名的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新公民园丁奖评选落幕,最终有401名打工子弟学校老师获奖。
在颁奖仪式上,一些杰出的打工子弟学校教师代表向台下听众讲述了自己的感悟。清华伟新教育基金理事侯世昌说,之所以搞这样一个评选,就是想肯定这些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贡献,让他们找到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据统计,我国目前6到14岁的农民工子女有5800万,6到17岁的农民工子女有8000万,其中2000多万随父母进入城市,而仅在北京就有20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和8000多打工子弟学校教师。
据了解,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是一个应社会发展而自发形成的群体,他们中不少人是因生活所迫而站在打工子弟学校的讲台上,但更多的人是因为他们对教师职业的不舍与热爱。
“但我感觉他们一直被社会边缘化,没人关注他们的权益与现实困难。”据新公民计划干事张丽红介绍,参与评选的教师多数从师范院校毕业,在老家也曾从事教师职业,在急速的城市化转型中,他们和村里的青年一样来到了大城市,别无一技之长的他们再次拿起粉笔,站在了简陋的校舍中。
“心理的落差不仅仅在于待遇,而在于被教育管理边缘化。”一位来参加评奖的老师对记者说,没有人来进行指导,没有人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
北京行知实验学校的石金素老师来自河北顺平县一个农民家庭,自身生活就十分贫困,但她却收养了班上一名因父母遭遇车祸双亡的学生,并帮助这名学生考上重点学校。“我尽一份力,社会就少一个不安定因素,我只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回报不是金钱和名利,而是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愿意把毕生精力献给农民兄弟的孩子。”
根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人的工资每月仅在900到2000元之间,很多老师不得不在周六日去打零工补贴家用。
根据北京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韩嘉玲的调查,这些老师的生活非常艰苦,一般吃住都在学校。多数学校所提供的教师宿舍都是非常简陋的,有的学校十几个人挤在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上下铺的床要挤4个人,收入尚不及家政工。
而且除少数打工子弟学校外,多数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没有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险,没有人维护他们的权益。
“打工子弟学校本身就是边缘的,里面的老师自然也就很边缘,制度没安排好,他们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南都公益基金副秘书长刘洲鸿认为:“实际上,每一位为孩子付出努力的园丁都值得感谢。” (记者车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