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北京高校毕业生西部就业纪实:工作突出成骨干人才(2)

2011年12月09日 09:3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今,他们在西部干得咋样?

  与航天事业一起“飞翔”

  在航天五院510所,裴晓强主要从事卫星、飞船物资配套工作。

  裴晓强告诉记者,4年来,他和同事们围绕载人航天工程承担了一项项任务。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上可以转动的器件,从选材、设计到制作,大都有他们的劳动成果在里面。“举个例子说吧,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杨利伟手中的操作棒,就是由我量身定做的。”

  “在西部从事科研工作,硬件条件的确存在一定的不足。”裴晓强说,但这也给了自己亲手实践的机会,也有很大的自我提升空间。“可能会比较辛苦,但是可以亲身参与到航天事业大厦的建设当中,一砖一瓦都是由自己亲手砌成,这和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动动鼠标,感觉肯定不一样。”

  谈及毕业后同学们的近况,裴晓强说,当初班里选择留京和回老家工作的同学大约各占一半。目前,选择留京的同学不少还在为住房发愁,反倒是一个北京籍的同学,大三时准备出国未果,毕业后凭借优秀的英语,连闯宝洁公司三轮面试,现在广州生活得挺滋润。“生活有时不是选择出来的,而是顺其自然发展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裴晓强说。

  其实,当初他说出要回兰州工作的想法时,父母并不赞成。“好不容易考到北京了,怎么又要回大西北呢。”裴晓强说,“父母都是望子成龙,只要孩子取得成绩,他们就会高兴。”

  有趣的是,裴晓强喜欢将自己比作一颗黄豆。“在北京,可能最多被磨成豆浆,剩下的豆渣就被倒掉了;而放在西部,剩下的豆渣会做成豆饼,或者当作肥料,还会带来不小的收益。”

  为新的油气资源“探路”

  远离繁华的都市,一头扎进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陈利新已在塔里木盆地坚守7年。

  刚开始,陈利新被安排在塔里木油田指挥部研究院勘探所工作。半年后,院里安排他去塔中勘探室实习,由此他开始接触碳酸盐岩。

  世界上,与碳酸盐岩有关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总储量的50%。全球最大的油田——中东盖瓦尔油田就存在于碳酸盐岩中。“如果能找到丰富的碳酸盐岩资源,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勘探发现,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中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在30亿吨以上,开发前景十分可观。研究院为青年员工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安排陈利新负责塔中26井区礁滩体的井位研究工作。面对领导的信任,陈利新勇于接棒。他认真收集资料,从20多口井的岩心进行薄片分析。有时和同事在岩心库一待就是一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是家常便饭。如今,他提出的储量评价方法已应用到塔北的整体规划和部署中。

  由于工作特别突出,2009年陈利新被提拔为塔北副项目长,成为塔里木碳酸盐岩研究的骨干,并当选为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在陈利新和同事们的辛勤努力下,2010年塔里木碳酸盐岩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2011年产量预计突破145万吨。

  院长的热泪“说明一切”

  从北京返回新疆师范大学,庞辉感受到了母校爱才重才的氛围,体会到体育学院师生对他的热切期待,也找到自己在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用武之地。很快,他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学院每年硕士生自选导师的名单中他都名列榜首,研究生们都以师从于他而骄傲。

  4年后,面对记者,体育学院院长武杰回想起当年去北京接庞辉时的心情,不禁流下热泪,“那时,我真的担心他不回来了”。

  武杰院长流下的热泪,是对庞辉回到新疆后忘我工作的最高褒奖。4年来,庞辉在体育学院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骄人的成绩。他带领的课题组致力于少数民族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在国内走在前列。2008年,他牵头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被确定为学校“优先发展学科”。2010年获得自治区重点学科立项,并成为学校申报博士授予权的三个支撑学科之一。

  维吾尔族学生德力木拉提足球踢得好,2007年作为特招生进入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习,同时成为学校足球队主力队员。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足球比赛中,新疆师范大学获得冠军。“大一时我特贪玩,庞老师启发我努力学习知识,并鼓励我考研。”现在已上研一的德力木拉提说,大家都很喜欢上庞老师主讲的《民族学》和《民族体育学》。“课堂上,庞辉老师画图讲授,互动教学,课堂气氛特别好。”

  “院长的热泪说明了一切。”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阿不来提·麦麦提说:“庞辉放弃在内地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回疆报效母校。他忘我的工作作风,感动了学院很多师生。”

  西部就业人数5年实现翻番(链接)

  11月20日,由北京市教委主办的“2012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拉开帷幕。

  据北京市教委学生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首都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人数呈逐年增加态势。2006年,有5384名毕业生到西部就业。2011年,到西部就业人数实现“翻番”,达到10012名。 本报记者 杨明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