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他,29年无怨无悔,守在海拔1400米的悬崖上。他,就是“天边的小学”——四川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小学代课老师申其军。
【镜头一】
从大渡河峡谷往上攀爬,会发现一条千回百转的“Z”字形“骡马道”缠绕在几近垂直的陡壁上。对于在海拔1400米悬崖上的古路村来说,这条山道是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而古路村小学也因此被称为“天边的小学”。
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坐落在四川中部大渡河峡谷旁的悬崖绝壁上,申其军就出生在这里。18岁初中毕业,申其军留在古路村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也许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留,就是29年。
在这29年中,古路村小学前前后后来过很多位教师,然而,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存环境让他们难以适应、纷纷调走。
然而申其军不但从来没有离开过孩子们,还好几次拒绝了更好的发展机会。2002年时,汉源县一家铅锌矿请申其军去做会计,薪水是每月3500元,而申其军当时作为代课老师的月薪只有100元。村民们闻讯后非常着急,纷纷找到申其军问道:“申老师,你如果出去挣大钱,娃们谁来教呢?”大家不知道,申其军早已下定决心留下来继续教书,他告诉村民们,他不会离开古路村,更不会离开他的学生们。
【镜头二】
“娃儿们,开饭啰!”围坐在饭桌旁的孩子们纷纷把目光投向门外。申其军穿着白色围裙,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炖猪蹄,孩子们拍着手笑着闹着,好像过节一般。申其军将几样热菜端上饭桌,给孩子们的碗里盛上饭,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露出了满足又幸福的笑容。
在当地彝族的传统观念里,女孩子是不能上学的,再加上古路村贫穷落后的环境,发展教育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自从申其军到古路村小学做代课老师,全村的小学适龄儿童没有一个辍学。近30年来,申其军一共教过200多位学生,其中还有3位学生后来考上了大学。
申其军做代课老师的收入非常微薄,然而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去补贴家境困难的学生。
山上村民们居住的地方非常分散,学生们到学校很不方便,有的甚至要跋涉好几个小时才能赶到学校。申其军就让学生留在学校吃中午饭,他在学校里搭建起一个简易厨房,每天中午为孩子们做饭,费用则由他自己来承担。遇到下雨天或是放学较晚的时候,申其军会把孩子们接送到离家较近的路口,细心的他还在学校为学生准备了换洗的干净衣服,让在上学路上淋了雨的学生换了衣服再上课。村民李国恩告诉记者,他把孩子交给申老师“心里面特别踏实”。
【镜头三】
当被问及还有什么心愿时,申其军说:“我文化程度不高,镇小学却破例聘请我做孩子们的生活老师,让我继续照顾他们,我已经很知足了。”
由于古路村地理条件恶劣,村民生活极其不便,相对封闭的成长环境对学生们的教育也极为不利。但古路村的村民们长期生活在山上,起初坚决不允许孩子们下山接受教育。
从2006年开始,申其军便配合教育部门每年定期上山给村民做工作。有很多村民逐渐接受了申其军和当地教育部门的意见。然而,在2010年秋季开学时,古路村小学依然有7名学生的家长不愿意将孩子送下山。申其军说:“就算只有7个孩子留在山上,我也得好好教他们,他们一个都不能少,坚决不能辍学,我一定会带着他们走出大山的。”后来,申其军不断劝导这7名孩子的家长,终于,这些家长同意让孩子下山读书。
今年11月22日对申其军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天,“天边的小学”最后7名学生在这一天下山来到了乌斯河镇小学办理入学寄宿手续,而申其军作为这7名学生的生活老师将会留在乌斯河镇小学继续照顾他们。申老师告诉记者,孩子刚从山上下来,一开始不会很适应,他打算每晚都和孩子们谈谈心,让孩子们汇报近况,督促他们好好学习。本报记者 张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