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12月9日电 题:郑州“90后”大学生求职“心太乱”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眼看2012年就要到来,工作还无着落,“90后”大四学生孙瑞斌(音)急了。
“我已经投了15份简历,总有一个单位适合的。”9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的一场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孙瑞斌告诉中新社记者说,他希望赶紧为自己找个“东家”,不论是否专业对口,也不管是否在大城市。
与孙瑞斌求职心切不同,现场两名自称已经毕业的女大学生说,“首先是薪水要可观,最好是能找一份多发钱、少干活的工作。”她俩的“工作论”引起在场同学的共鸣,一名叫何玲的学生说,“我还希望有晋升的空间。”
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其中包括今年首次亮相就业市场的“90后”新生代。到明年7月“尘埃落定”之前,他们中的许多人将为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而一直奋斗。
“多发钱,少干活,能晋升”,这是不少求职者梦寐以求的“理想”职位。在现场招聘人员的南京喜之郎人事负责人王保华认为,“他们想象得太美好了,电影上演的或许会这样,但社会不是这样,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这样的工作。”
这家工作地点在南京的食品公司,实习月薪为1800元人民币,包食宿,并承诺3个月实习期后可以拿到3000元。但由于单休日、旺季需要加班,招聘结果不甚理想。
王保华表示,大学生求职想要高工资,就意味着不能轻松,想晋升就必须从基层一线干起,至少要有这样一个过程。他说,现在很多企业的招聘大多是“招了走、走了招”,一半以上人员离职的原因都与不能吃苦耐劳有关。
当天的招聘会设在郑州一家高校图书馆内,往日安静的读书场所此刻人头攒动,600多家企业和近万名毕业生汇聚在一起,犹如赶“大集”。记者注意到,一些大学生站在招聘摊位前观望良久却迟迟“不出手”,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见企业有招聘职位就投放简历。
“考研还是就业,我这心太乱了,静不下来。”老家在河南民权县的郑州科技学院大四学生李国华说,这段时间听了几场就业报告,逛了几次人才市场,考研的想法就动摇了。他说,如果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将放弃明年继续考研的打算。
今年以来物价的持续上涨,也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在大城市的就业成本。李国华说,不管选择什么企业,房租、吃饭以及平时开销的成本都要考虑,走向社会后还有人情世故,“总之,生存是最低的底线。”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90后”新生代的特点,一些企业的用人观较往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不再注重名校,而更注重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上海大众、沃尔玛、格力电器等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关心的是找到适合岗位要求、能够带来效益的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