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专家称校车条例草案不应回避资金来源问题(图)(2)

2011年12月14日 09: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校车的三本账

  如果要选择质量过硬的正规校车,客户们会摊开账本,算一笔详账:公交车可以全天运营,但校车只有上下学时才开动,平时空置;法定假期和寒暑假不发校车,但车和司机都得养着,效率很低。因此,校车如果按市场化标准收费,根本无法盈利;如果按运营成本收费,费用太高。

  近看这本账的确让人两难。但目光稍稍拉远,不难看见第二个“账本”。

  校车为什么存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表示,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一个学校的辐射半径是2.5公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采取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农村学校开始布局调整,“村小”大量被撤并,学生上学远的问题出现了。

  袁桂林介绍,从2000年至2009年,我国农村(包括县镇)普通小学数从521468所缩减到263821所。这意味着,近10年内,我国农村普通小学数减少了近一半,县镇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是主要的撤并对象。教育部门由此提高了教育的投资效益和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但带来的是孩子们的苦处。在一些地区,孩子们为上学要走十几里甚至二三十里,走的多是崎岖山路。

  国务院法制办在《征求意见稿》说明中表示,校车安全条例作为校车安全管理的专门法规,主要规范的是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学生提供的校车服务,重在制定保障校车安全的制度、措施。

  为何如此配置教育资源?社会管理者们给出了第三个“账本”。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莱芜市市长马平昌曾告诉本报记者,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和外出打工等原因,现在留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百来户人家的村子,可能只有很少几个年龄不等的学生。如果为五六个孩子设立小学,就得专门配备老师,校舍、图书馆等也要建,成本太高。

  马平昌曾多年在基层乡村工作,深知其中危险。他告诉记者,就为了校车问题,他曾走进教育局长的办公室,专门讨论能否为学校配车和司机。但教育局长告诉他:条件比较好的村花八九万元买了车,把孩子送去上学,但条件差的村就很难保证。和其他地区相比,莱芜已经走在前面。马平昌介绍说,为解决城乡一体化的问题,莱芜在发展城乡公交车,由财政补贴,实现低票价运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曾表示,截至2011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小学、初中共有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285000多辆,符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有29400多辆,约占了10%,近29万辆的“校车”中,只有50600多辆是学校自己出资购买的,大量“校车”都是由学校向校车服务公司、或者公交、客运、旅游公司租用,家长合伙租用也占了不小比例。

  政府的钱应该用在哪里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曾在2010年提出《关于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但教育部在给他的回复中表示,财政投入不足是难以开展校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元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元。结论认为,校车由政府埋单,费用太大。

  其实,为解决孩子们、尤其是要在城乡之间往返的孩子的上学问题,国家已经投入不菲。袁桂林告诉本报记者,从2004年起教育部门曾推行寄宿制学校,为此至少花费了100个亿。

  记者在一份公开资料上看见:截至2007年,中央财政为西部地区“寄宿制工程”投入100亿元,建成7651所学校,这些学校以发展农村初中为主,解决了几百万名学生的就学问题。

  但是,此类学校浪费极为严重。袁桂林告诉本报记者,投入的钱很多用于危房改造,但人员和管理根本跟不上,最后导致校舍是空的,没有人教书,也没有人上学。2008年他曾去山西省调研,看见很多这样的学校“门可罗雀”。

  他指出,政府对以校车解决的问题不仅要看到投入,更要看实际的效果,对“寄宿制工程”不仅要看成绩,也要看浪费。这个从事研究农村教育多年的资深专家告诉本报记者,2004年推出“寄宿制工程”很突然,“这一决策不够透明,既没有征求农民的意见,也没有征求基层教育者的意见。其实为了解决上学远的问题,应该重点考虑对交通的投入。”

  杨东平则表示,尽管由中央财政完全为校车埋单不现实,但是,政府不能由于财力有限而在校车问题上无所作为。

  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则告诉本报记者,他建议将买公车经费的三分之一用于买校车。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再高明的统计学家都很难算清,中国的公车有多少人在8个小时之外没有开回家去,而是真正用于工作用车。

  他强调,为政府配车是比较浪费的资源配置模式。如果进行货币化和社会化结合的车改,比如以补贴形式鼓励官员自备车用于公务,或招标社会化公司配置用车,至少能节约三分之一的钱,“而这笔大开支,完全可用于校车”。

  “该花的钱一定要大胆地花,给穷人的钱再多都是必要的。但官员的钱要算计着花,不能浪费。”叶青说。

  在他看来,政府应调整行政支出,愈是穷的时候,愈要增加投入,扶持实在困难的家庭和群体,尤其是把最需要校车的农村地区的校车配齐,“教育和校车不能过分强调成本概念”。(记者 白雪 实习生 丰家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