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学科竞赛功利主义蔓延 量化结果致学生心浮气躁(2)

2011年12月16日 12:0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纠结的孩子

  “奥数真的有用吗?”

  见没见过“娃娃奥数班”?5岁的孩子连数字都没认全,便被家长送去“培优”,刚上课十余分钟,便有孩子哭闹着出来。一边是老师无奈,一边是家长有理:“一个半小时能听进半小时,也是收获!现在吃点苦,将来升学就可以轻松点。”

  发生在武汉市的这个“怪事”并不怪,5岁学奥数也绝对进不了吉尼斯奥数最小年龄纪录。形形色色的竞赛,让孩子们不堪重负,纠结不已。

  “奥数真的有用吗?”著名数学家杨乐曾遇到过这样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问题,提问的是个四年级的孩子。孩子说,因为上好中学需要奥数竞赛成绩,所以他和同学要上很多培训班。

  “参加数学竞赛,非常伤人脑筋。”初一学生周回旋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记得有一次,我拿到老师布置的数学竞赛试卷,里面有好几道难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脑子非常痛,整天昏昏沉沉,根本学不进其他功课。”

  学科竞赛,本来是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吃饱、吃好”,让他们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增长兴趣,探索科学奥秘。而如今,却几乎成了全体孩子的“加餐”,不喜欢“吃”、“吃”不下去也得“硬塞”。

  2011年5月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中有87%上过课外辅导班,其中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中有92%参加过各类辅导班。

  随便翻开哪家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快速掌握方法,提分快”都是不变的噱头。家长的想法单纯而急切:报班—参赛—拿名次—顺利“小升初”。在这里,学科竞赛早已与兴趣和天赋无关,而是一块结结实实的“敲门砖”。据报道,某省禁止一项数学竞赛与升学挂钩,一下子全省竟少了近10万“数学爱好者”,有老师感叹:哪里有这么多“数学爱好者”啊,分明是“被爱好者”!

  复旦大学李大潜院士表示,不赞成“奥数从娃娃抓起”。他说,家长如果把孩子送去学奥数,要基于三个大前提:孩子对数学真正有兴趣;孩子学有余力,对原来的课程内容掌握得比较好,确实有时间去学奥数;孩子是自愿学习的。

  有专家指出,参加学科竞赛的功利主义正在蔓延,学生从参赛开始便只关心可以量化的结果,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忽略了学科竞赛对自身综合素质的锻炼,偏离了竞赛初衷。

  “学科竞赛在历史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跟升学挂钩之后就异化了,成了一种全民性的功利行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指出,“如果将学科竞赛与升学挂钩,变成功利的加分,成为‘小升初’等择校的砝码,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谁都扛不住。”

  纠结的政府

  釜底抽薪还是扬汤止沸

  加强对学科竞赛的管理,北京市不是第一次“出手”。早在2003年,北京市就下发通知,要求严格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竞赛活动。2005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范伯元做客城市管理广播时,有市民询问他对奥数的看法,他当即说道:“简直是毁孩子,这个奥数是最无聊的一种比赛”。

  “市教委不可能叫停‘希望杯’,因为这是一项全国赛事。”北京市某培训机构数学部负责人说,即便是北京市自己的赛事,也难以真正叫停。2005年,北京市教委曾叫停“迎春杯”数学竞赛。现如今,“迎春杯”减少了官方色彩,更名为“数学解题能力展示”,热度依然不减。

  无独有偶,2007年,教育部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但“公英”退出“小升初”后,三一口语、剑桥少儿英语等又迅速填补了空缺。

  眼前,已举办了20多年的全国性数学竞赛“希望杯”由国家级机构主办,北京市教委难以真正“叫停”,他们能做到的,也只能如通知所言:“严禁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报名参加各种学科类竞赛活动,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入学工作中通过学科竞赛或参考竞赛成绩来选拔学生”,“各中小学校不得违规出租校舍,为学科类竞赛活动提供场地。”

  就治理而言,这些举措最多也就是“扬汤止沸”,因为竞赛热的社会根源没有消除。“部分学校将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入学评价指标的现象存在已久,择校热带火了竞赛热,竞赛热反过来又加剧了择校热。”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说。他强调,这一现象背后既有众多社会培训机构的利益驱动,也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竞赛热,还需大力促进教育均衡。

  “刹住全民奥数之风,不拆‘择校’这座庙不行。”曾任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的王晋堂说过:“把奥数和升学挂钩分开来,奥数没有了这个功利性的杠杆,许多家长就会抛弃它。”

  专家们认为,要使治理收到“釜底抽薪”之效,政府须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缩小校际差异。教育资源均衡了,择校热降温了,竞赛热自然会凉下来。当然,这需要时间,也不是教育部门一家能解决的问题。

  “希望杯”,一个诱人的名字,让孩子趋之若鹜。希望,一个美妙的字眼,让家长充满期待。纠结,一种难言的心态,折磨着孩子,困扰着家长,考验着政府有关部门。不知形形色色的“希望杯”何时能真正叫停,不知这“希望”中的纠结何时结束,我们期待着……本报记者 张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