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原因:不愿、不敢或难以融入社会
据了解,“校漂族”大体可以分成五类人群:在求职不如意后,准备考研深造的;等待签证结果,或准备签证留学的;没有找到如意工作,留在学校附近,密切关注学校的就业信息,准备再找工作的;放弃就业在学校附近创业的;纯粹出于对母校的依赖,留恋象牙塔式生活的。但不管是哪一类,“校漂”都只是一种临时状态。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副教授程良道称,“校漂族”是指那些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大学校园或周边区域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他们不愿、不敢或难以融入社会,可以说是高校及其周边环境的寄居族。他们大多没有稳定的收入,往往结伴而居,出入自习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充分享受校园的软、硬件资源,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未来既有些茫然,但又充满期待。
2004年前,这个群体就开始出现,近几年不断扩大,人数越来越多。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难促使了“校漂族”的出现。
程良道分析,“校漂族”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六个原因:其一,缺乏可行的、中长期的职业规划,就业快,下岗快,就像是“闪婚闪离”;其二,准备考研,或是考研落榜后继续考研;其三,即使已经就业,但仍然希望回来充电、考研或喜欢生活在校园周边;其四,身心不成熟,恋校,有较严重的离校焦虑;其五,依老啃老,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养尊处优;其六,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而不愿离校。
专家建议:“校漂族”要及早“靠岸”
在与多名“校漂”交谈后,记者发现多数人都面临内心孤寂、对未来迷茫、经济压力大等问题的困扰。
程良道说,调查显示,想做或要做“校漂族”的比率较高。“校漂族”实际上也是“大学校园边缘人”,他们既不是在校大学生,又不是在学校工作的人。尽管“校漂族”这个群体的规模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但其整体人数已成不断增长的趋势。
程良道分析,“校漂族”在职场规划上还没有清晰的定位,这使得他们常常会陷入矛盾和不确定的感觉中。不少“校漂族”在大学期间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毕业后显得手足无措。“校漂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但目前帮助他们的措施很少。考研落榜的、不愿找工作的,应负起责任,面对挑战,勇敢面对现实,及早靠岸。(楚天时报 记者蔡梦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