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作家拷问语文教育:教材败坏学习胃口(图)(3)

2011年12月23日 18:08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意篡改文本?改编后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

  高德明(白云园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

  对作品的改编是正常的,一些名家作品,作者所处的年代跟现代跨度较大,孩子读起来会觉得拗口。教材编写者不太可能原封不动地搬进教材中来,要适应儿童的欣赏角度。

  就拿巴金《鸟的天堂》来说,原作写小船“向河中间流去”改成了“移去”,文学性上的确是降低了,“流”充满情感,“移”没有情感。但也不能就此说编者水平差,他可能是为了照顾学生的年龄,想降低一点难度,你只能说他有些保守了,低估孩子了,不能说他没水平。

  而且,编者改编100篇文章,95篇完美,5篇不完美,已经是很好的了。

  选文水平偏低?编写者巴不得都用经典作品

  吴克寰(南外仙林分校二年级语文老师)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还是比较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就拿二年级的课本来说,内容上写景的、人文性的文章偏多。

  比如有一个单元专门讲旅游,介绍了莫高窟和黄果树瀑布,孩子很有兴趣,也有利于引导孩子走出家门、观察世界。

  作文的要求也比较简单,容易与实际生活挂钩。“有些地方搞作文竞赛,要求大大超过同年级该有的水平,这不是教材的问题。这些功利性的比赛,我们也不主张孩子参加。”

  杨新富(金陵实验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其实编写者巴不得都用名家经典呢!为什么呢?如果谁嫌文章不好,骂作家去吧。选经典作品是最简单、最没有风险的办法。可为什么不行呢?因为教材要兼顾经典和时代性。

  编教材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曾经有篇课文,写的是《南极来信》,有个孩子提出,其中一处细节不符合科学常识,可是父亲给孩子的信里就是那么写的。因为孩子的疑问,这篇课文也被换掉了。所以编者是很注意使用者的意见的。

  编教材需要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比写小说大多了。 (郝也)

  家长观点:语文老师比语文教材更重要

  潘玉(化名)是长江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潘玉的妈妈告诉记者,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所有古诗和几篇小说散文署了作家的名字:“比如琦君的《桂花雨》和冯骥才的《珍珠鸟》是署名的,其他可能是一些美文。”这些署名的文章中也有不少是经过改编的,“我知道冯骥才的《珍珠鸟》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我没看过原文,不过我觉得改编后的小说读起来挺好的。”

  潘玉对改编和删节并不反感。除了语文教材,潘玉平时也爱看课外书,她喜欢看名著,但潘玉读过的大部分名著都是删节版的。潘玉的妈妈对此表示:“对一个四年级的小孩而言,四大名著、远大前程、简爱等原著可能有点太多太杂了,删节版的能让小孩保持阅读的兴趣,不失为让小孩接触经典的一个好办法。”同时,潘玉的妈妈也觉得有点可惜:“原著的语言美感可能在编改的过程中有些损失,对于这点也在所难免,所以希望以后孩子还是能有时间阅读原著。”

  “据我了解,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跟语文老师的水平很有关系,同一份教材可能教出不同的效果。”潘玉的妈妈告诉记者,有些语文老师只会讲课本上的生字生词,教孩子们背诵规定的段落,最多就是刻板地补充一些中心思想。但语文功底深厚的老师则能将文章的背景知识讲得清清楚楚,也能将语文的美感带给学生。

  潘玉的妈妈说:“我希望每个学校配备一批人文底蕴深厚的语文老师,专门给孩子们补充语文常识,给孩子们教作文,这样对孩子以后的一生都有很好的影响。” (蒋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