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价的标准与难点
评价的标准,是评价工作的难点。具体评价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评价的标准也不相同。总体而言,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方面。
教学方面的评价,可能是最难的。研究型大学里,按授课对象分,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按教学形式分,有课堂教学课、研讨课、实验教学课等;按课程类别分,有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等等。评价教学,核心是评价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主要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共同决定的。有些教师,教学内容正确,难度合理,讲课方法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这无疑是优秀教师;另外有些教师,讲课内容上没有问题,但是讲课方法不好,照本宣科,干巴枯燥;还有的教师,讲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但是课后同学回想起来,内容浅显,有用的东西不多;至于个别教师,还可能是内容不好,讲得也差。四类之中,两头的好办,但是如何评价中间的两类,并不容易把握。而更难的是,谁去评价?评审委员无法去逐一亲自听课,而学生的评价,也不是十分可靠的:对学生要求宽松,尤其是在给分方面慷慨大度的老师,往往会得到学生评价的较高分数。学校能够做的,就是抓两头,对于学生评价特别好的和特别差的一些课程,组织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考察。另外,一个教师的讲课情况如何,所在院系的负责人和老师,还是有个基本把握的。研究型大学里的教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是良心活儿,考验着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教学评价的困难,不独是我国大学的特色,国外大学,也大体类似。
科研工作的评价,相对容易一些,但是,也有一些难点。对于基础研究来说,发表论文尤其是国际刊物论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中,刊物的影响因子和学术声誉,论文的引用情况等,都是重要参考。但是,这些指标,都是间接指标,直接的指标,还是论文本身的创新性和重要性。好刊物上发表的一般性论文,一般性刊物上发表的好论文,这两者之间如何比较,并不容易。不同学科之间,影响因子和引用率,也是不好直接比较的。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专利、品种、推广应用情况,都是重要的指标。国家三大奖的获奖情况,可以是一个重要标准。人文社科学科的评价,更为复杂。由于研究对象、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评价,国际刊物论文的意义远远小于自然科学的情况。著作、获奖的情况,也十分复杂。领导批示、政策建议采纳、社会影响,可能更为重要,但是,这些也都很难量化测度。因此,有关评价只能就事论事,要靠评委们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评价。
社会服务方面,就更复杂了。各种社会服务性工作,都应该算入的。学术兼职、政策咨询、技术推广、科普宣传、文化传播,等等,都是些例子。这些方面,通常只能是重要参考,不能作为大学教师评价的主体。例如,技术推广工作很重要,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把推广工作做得很出色。但是,如果仅仅凭借技术推广方面的业绩,是不能作为申请学术晋级的主要根据的。
四、我校近年来的实践效果
按照以上的理念和制度,我校近些年来进行了大学教师评价的实践,初步效果是很好的。
首先,在招聘方面,由于实行了“公开招聘、两级面试、分类管理”政策,大大增强了招聘环节的透明度和人才公平竞争,大大减少了人情因素,显著改善了学缘结构,提高了新招聘教师的起点、水平和质量,从而使得新聘教师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在年度考核方面,由于实行了宽松的实绩述职方式,没有硬性的科研指标规定,使得教师们能够在一个宽松包容的工作环境中,没有外部的强制压力,自觉主动地规划教学和科研工作。这既有助于避免各种浮躁学风,也能够让教师们心情愉快地潜心工作。
最后,在这样一种制度下,学校不刻意强求各种指标,但是,各种指标的发展情况却是非常之好,学校的实力不断增强,学科不断发展,影响力不断增强。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也表现在与全国高校的横向比较上:我校科研经费总额已经提升到全国高校排名的第12位,SCI论文数量、引用篇数、引用总数,均居第20位,近10年来国家三大科技奖励数量位居前6名,近5年来获得杰青和百篇博士论文数量均居前10位左右。考虑到我校的教师人数和学科覆盖面,取得这样的位次,已属不易。就国际比较看,我校进入ESI学科统计前1%的学科数量已经有四个,其中的农业科学,论文数量已经进入世界前20位,引文数量进入前40位,并且处于快速提升中,现已经居于两岸三地高校之首。同时,我校新生的高考分数也连年攀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校的社会影响和声誉不断提高。列举这些数字意在说明,只要严把聘用和晋升这两道关,而在年度考核方面尽量宽松些,不规定硬性指标,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效果是很好的——即便是从学校总体的数字指标来衡量。
我校的探索,还是很初步的。如何从大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同时考虑国情和校情,不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