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8日电 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8日表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一年多来,各项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趋于缓解。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8日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报告中作如上表述。
袁贵仁表示,一年多来,全国教育战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通过加强关键环节带动整体建设,扎实推进纲要贯彻落实工作。目前,各项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趋于缓解。
坚持优先发展 把教育放在全局工作中重点谋划和部署
袁贵仁表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的同时,财政资金也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全面部署落实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工作。
另外,公共资源也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近三年中央投入280亿元,地方各级政府投入2000多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最近正抓紧制定《校车安全条例》,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下学安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拟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袁贵仁表示,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2010年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人,占全国当年新发展党员总数的40.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等10多个部委共同确定了47个国家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2011年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达17万余人,比2010年增长56%。
袁贵仁称,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深入推进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制定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器材达标方案,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改善和配备力度。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活力
袁贵仁表示,一是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二是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四是促进办学体制改革,五是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六是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
坚持促进公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袁贵仁表示,一年多来,注重缩小三个“差距”。一是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二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三是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此外,加大对困难群体扶持力度:
第一,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目前,中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
第二,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2011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约79.2%,比2010年增长了12.7%。2010、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79.6亿元奖补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较好的地区。
第三,切实关心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2010、2011年,中央共安排41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001所。
此外,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乱收费、乱办班、教辅材料散滥等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反映义务教育阶段教辅材料散滥问题的信访数量,2010年比2009年下降29.3%,2011年比2010年下降18.3%。
坚持提高质量,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年多来,建立质量标准和监测机制的同时,确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政策导向,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着重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袁贵仁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