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太原理工大学的公告在微博及网络论坛上流传。公告显示,该校日前决定不再保留103名出国逾期不归人员的公职。一所学校竟有如此数量众多的教职工滞留国外不归,引发网友关注。
一所学校,上百名教职员工长时间滞留国外,无论这算不算是一项纪录,在公众看来,都是不可理喻之事。按照太原理工大学人事处的解释,其中有些人员已出国十几年。这更让人费解,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竟然没有人想到给一个说法。这到底是充满着自由独立精神的高校,还是弥漫着官场腐臭气息的行政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人事处表示,出国人员多为“高端人才”,由于占用编制,对在岗教师入编造成了很大影响。学校虽然对上述人员进行过争取,但效果并不显著。这里可以看出,保留编制,长时间不处理,其目的只是为了争取这些人回归。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虽然应该竭力创造条件吸引出国人员回归,但这里的创造条件,并不是无原则让步,更不是以长期保留公职为馅饼。
这就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即一所高校到底凭什么吸引人才?从太原理工大学人事处的回应中可以看到,他们看中的是编制。一方面,以留住编制保留一丝出国人员归国的希望;另一方面,以提供编制增强学校吸引人才的竞争力。
如果说过去户籍是社会流动的一个冲不破的藩篱,那么今天,编制则取代户籍成为社会流动,特别是人才流动的一个阻碍。编制如同一个围城,围城外的人拼命想进来,而围城内的人则为了一个编制常常忍辱负重,严重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这种存在不一定合理,更多是一种无奈。
高校不是行政机构,高校吸引人才,靠薪酬靠氛围更靠大学精神,唯独不应该靠编制。真正的人才特别是那些最顶尖人才,一定是择枝而栖,一定会看重自己与高校精神的融入,考虑自己在高校的能力的发挥。如果编制在高校被抬到过高位置,那一定程度说明,这所高校多了一些行政气,少了一些精气神。
一所高校百人出国不归,而且拖了十几年才想到清理,实是一种大学精神的迷失。仅仅靠编制,对外,恐怕不足以吸引出国人员回归;对内,恐怕也不足以吸引真正的人才加盟。在一所高校中,编制竟然占到这么重要的位置,这只能说明高校行政化的问题,由来已久,影响已深。(乔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