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浙江试点职教5年一贯制 职高学生可免筛选读高职

2011年12月31日 10:4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浙江试点职教5年一贯制职高学生可免筛选读高职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全国人大昨对教育“听政”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解读浙江状况

  明年试点职业教育5年一贯制 学生从职高一口气读到高职

  昨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坦言:“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比方说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职业教育被忽视问题、民办教育被歧视问题等等。

  那么这些问题浙江省解决得怎么样呢?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发现我省在解决部分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让其他省市羡慕嫉妒恨。

  问政一 :校车频发安全事故,是不是村校撤并出了问题

  最近几起校车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全国人大代表就提出:现在撤点并校,让低龄的学生住校,过早地离开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不是好?本来农村多数年轻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带着孙子,现孩子住校了,出现更多的空巢家庭。撤点并校政策是不是该适时调整?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目前约2.4亿,他们的子女要么留守,要么随迁。2010年随迁进城读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约1200万。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但我们要应对一些农村学校撤并带来的新情况。比如改善寄宿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大学生的宿舍、食堂以及厕所等生活设施的建设力度,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建立校车制度,规范校车的运营管理,解决好学生的上下学交通安全等问题。

  浙江做法:作为东南沿海发达省,浙江的流动人口数量相当惊人。据公安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6月,我省外来流动人口数已达1950万人。浙江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担子格外重——从2004年58万人,到如今的114万余人。重压之下,我省城镇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能力却逐年攀升。已有72%的农民工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包括公办民工子弟学校),82.5万“小候鸟”有了稳定的书桌。

  “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是浙江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目的是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享受到本地孩子的“同城待遇”。

  在杭州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在校中小学生中,10人里有4人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批孩子的总量达到近8万人。而宁波海曙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的目标。

  问政二 :职业教育的“冠军”,能和名校生媲美吗

  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一些地方领导对考入名校的学生发奖金、请吃饭,但是全国技能大赛的优秀选手却无人问津,这充分说明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目前的职业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学生生源逐年下降、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资金短缺、课程建设脱离实际等问题。如何看待国有大型企业自办职业教育?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今后要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的制度,开展高职注册入学试点,引导国有大型企业兴办教育,国务院部门已经出台了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优惠的文件,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保监会等部门,也在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以有效化解企业和学校安排学生实习的风险,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

  浙江做法:我省十一五期间,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了120亿,用于150多所职高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其中新建职高20多所,同时,还建立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和示范专业。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今后,我们将更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目前有20%的职高生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即高职院校,接下来的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将这一升学比例的目标定为30%。为此,除了单考单招、‘3+2’等升学模式,从明年起,浙江还将试点职业教育5年一贯制,对部分职校学生,进行连贯培养——在完成3年中等职业教育之后,不再进行筛选,而是统一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

  问政三 :对民办学校毕业生,社会上有歧视吗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现在中国,每四所普通高校中就有一所民办高校,每五个在校大学生中,就有一个就读于民办高校。但是对民办高校的歧视现象依然存在,清理纠正歧视政策的工作没有到位。

  浙江做法:浙江的民办高校不多,本科院校仅两所。

  据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顾玮了解,并不存在所谓的歧视。但是浙江的民办基础教育,在经历过十几年前的繁荣之后,目前确实遇到了发展瓶颈。为此,温州市近日出台了《关于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启动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引起各方关注,并获得了教育部领导的点名表扬。

  浙江被视为全国民办教育的风向标,温州率先在民办教育改革中推出创新思路,就是按照公、民办教育同属于国家公益性事业的法律要求,在同等待遇的基础上,清理各种歧视性政策,破解民办教育在师资、产权、税费等政策方面的障碍,全面进行制度重建。

  其突破性改革举措,包括教师待遇参照公办,学校身份自主选择,办学体制不再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体制“一锅煮”,而是明确区分两者性质,分类管理,分类运作。

  对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按事业法人登记、管理;对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学校,按企业法人登记、管理。这改变了过去民办学校待遇不公,既享受不到公办学校享有的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又要按照企业标准去缴纳相应税费的弊端。(记者 沈蒙和 本报通讯员 周洪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