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脑瘫患者成为博士研究生 科研成果得到国际认可

2012年01月04日 16: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英国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全球无数人。如今,“中国版霍金”的故事正在吉林省长春市上演,感动无数网民。

  197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的王甦菁,出生时因难产引起的“脑缺氧后遗症”成为命运赐予他的魔咒,然而他没有放弃努力,刻苦钻研,现为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不仅如此,他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成为2011国际生物特征识别大会博士研究生论坛在全球邀请的10位有培养前途的博士研究生之一。

  这一事情经网络传播后被很多网民热捧,网民们称呼他为“脑瘫博士”“中国版霍金”的同时更被王甦菁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精神感动,将他视为榜样,不少网民表示“他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奋斗中的人”。

  不向命运低头 自强不息终成博士

  在吉林大学前卫小区的计算机楼里,一位身材瘦弱、依靠助行器走路的青年人十分引人注意。他就是王甦菁,一位脑瘫患者,双腿不能直立,双手不能持物,右腿、右手基本失去功能,行走要靠助行器,坐下需要将双腿叠起以控制抖动,写字、操纵鼠标、敲击键盘只能用左手。

  “我刚出生的时候就开始抢救,家人给我起名为‘甦’,意为死而复生。”王甦菁说,由于他发音不清,行动不便,从小到大,学习上遇到很多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通过抓象棋子、抓玉米粒来锻炼握笔写字,右膝下绑着沙袋来稳固身体,防止摇晃。由于手抖写字慢,王甦菁每次考试都答不完卷。“眼看着那些题我都会,但是就是答不了,心里着急呀!高考成绩不好,就在老家上的电大。”

  据了解,王甦菁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源于高中时从好朋友那儿借来一本《BASIC》语言。在没真正见过计算机之前,他已经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对其有了很多了解。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学校、单位等提供的公共电脑有限。“哪有人能敢让我一个残疾人用他们的电脑啊!后来我外婆他们凑了一万多元钱才给我买了台286电脑。”

  1997年王甦菁编写的CASL汇编语言编译器入选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全国总决赛,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单独接见。当时谁也没想到,邹家华之后竟然成为王甦菁的伯乐。

  由于写字慢,王甦菁考研考了几年都没过线。在几近绝望之时,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给邹家华写了封信,表达了他想继续深造的想法。幸运的是,邹家华因此联系到了几所高校,他们愿意破例为王甦菁单设考场。最终,王甦菁圆梦来到了吉林大学读硕士,之后接着攻读博士学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