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学费难以承受,学校师资匮乏,可持续性不强
“艺术教育”离农民工子女有点远
2011年12月30日下午,贵州省文化馆老师在俊英小学义务为农民工子女上书法课。
记者随机调查显示,90%的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有好处,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仅有1%的家长会带孩子参加艺术学习
“春堂红雨放,秋菊傲霜开。”2011年12月30日下午,在贵阳市云岩区俊英小学就读的农民工子女陈美元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用稚嫩的小手写下这幅毛笔字。笔法虽谈不上苍劲有力,却很难让人相信其出自一个13岁的孩子之手。得益于贵州省文化馆开设在该校的“农民工子女艺术培训班”,陈美元才有了今天的书法功底。
然而,并不是所有农民工子女都像陈美元这样“幸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虽然拥有和陈美元一样的“渴望”,却由于条件所限,埋没了自己的天分与梦想。
别让孩子“把梦想埋进心底”
“由于家境不好,我把热爱书法的梦想埋在了内心深处,看到城里孩子能学书法,心里总是很羡慕。”打小就喜欢写写画画的陈美元丝毫不掩饰自己以前的失落。
13岁的陈美元来自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父母均为进城务工人员,每月收入只有2000余元的小家庭交了房租就所剩无几。
2010年3月,陈美元的爸爸得知省文化馆在俊英小学开设的“农民工子女艺术培训班”开班消息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他报了名,结果书法老师很喜欢小美元,当场就决定让他参加培训。一年多时间的培训中,老师不仅没收小美元一分钱,还经常给他的母亲打电话交流,希望他能够更好地学习书法。一年多的熏陶和训练后,书法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回到家中,除了帮爸爸妈妈洗碗做家务,小美元还会把当天练习的书法作品给爸爸妈妈看,让为生活奔波的父母舒展了眉头,一家人开怀大笑。美元的家只有40平方米,他就在小饭桌上铺一张纸,在上面刻苦练习。在问到理想的时候,小美元会说:“长大了,我要做一名教书法的老师。”
2011年8月,陈美元在贵州省第六届少年儿童艺术节上获得书法比赛项目的三等奖,奖品是一个手机,这让他在小伙伴面前很是自豪。
现在,陈美元的父母正准备申请廉租住房,希望能够把房租结余下来的钱存起来,让美元可以选择更多兴趣教育。已进城务工十年的他们知道,他们所唯一能努力留给下一代的,就是让陈美元接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俊英小学校长杨俊英告诉记者,艺术课程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之前他们害羞,表达能力也比较差,但是几节课后,他们就变得开朗了,不再怯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