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农村教师跳冰水塘勇救落水者 怕家人担心隐瞒善举(2)

2012年01月06日 14:4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他用点点滴滴的爱,为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今年55岁的王光久从一名代课教师到民办教师,再到公办教师,在兴隆镇王家村小学(现改为王家幼儿园)一干就是35年。无论是有着上百名学生的“大孩子王”,还是现在仅有十多个孩子的“小孩子王”,他用一颗始终不变的心,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每到下课孩子们总爱围着王光久,问东问西,说笑话,讲故事。他每天在门口微笑着迎接孩子们,下雨天背他们回家,晾好开水喂生病的孩子按时吃药,帮孩子们系鞋带、穿衣服,甚至孩子们呕吐、大小便在身上,他都帮他们弄干净……他的爱像冬天的阳光一样贴心而温暖。女孩子们亲切地叫他“爷爷”,男孩子们崇拜地喊他“大王”。

  “大王是改变我命运的人!”王光久曾教过的学生王志路满怀感激地说。当年王志路的父母离婚了,怕孩子累赘,在经济上谁也不想负担孩子。孩子整天脏头脏脸的,还经常逃学。王光久知道后,常把他带回家吃饭,还帮他洗澡、洗衣服,并说服孩子的父亲好好抚养孩子。

  在王家村,许多家庭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

  6岁的王晓龙,父亲因病去逝,母亲为了生活只身到外地打工,家中只留下60多岁的奶奶。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王晓龙变得性格孤僻、少言寡语,对人没礼貌,还有爱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王光久买了好吃的东西和学习用品送给他,陪他玩。同时在班上开展“比一比,看谁讲文明、懂礼貌”、“找朋友”、“小白兔请客”等活动,对晓龙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都进行表扬和鼓励。老师的关心使晓龙变得爱跟小朋友一起玩了,也懂礼貌了。

  王光久还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的学生父母保持联络,向他们讲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嘱咐他们要和孩子经常联系,让孩子们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无论教什么,他都尽力教得最好

  早些年教小学时,王光久的教学成绩一直保持在全镇前列,每到新学期开学,总有不少学生家长登门要求把孩子调到他任教的班级。

  前几年,因合校并点,他所在的学校由小学改成了幼儿园,镇教育办公室决定让他去中心校任教。这消息传到村里时,村委会主任、学生、家长都来挽留他。村委会主任说:“我们可不能放你走,你走了,我们哪找你这样的宝贝老师去?”于是,他又成了一位幼儿教师。

  王光久深知,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的起点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深刻地影响儿童。要想搞好幼教工作,不但要有爱心,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此,他努力克服年龄大的不利因素,一切从零开始,平时虚心向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请教,认真学习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籍报刊,努力去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使自己很快转型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作为农村幼儿园的老师,王光久特别善于挖掘大自然的丰富资源。他利用各种种子教孩子们做粘贴画、数数、识颜色;用稻草教孩子们编花篮、长颈鹿、稻草人;用农村的土布教孩子们制土布挂毯、缝制土布制品,如沙包、香袋、鞋垫;农忙季节,他带领孩子们到地头观察农民伯伯耕地、播种、施肥的劳动景象,帮助他们理解古诗《悯农》中“汗滴禾下土”的含义,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他还带孩子们参加简单的劳动,如拔草、捡落叶、拾麦穗等,从小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德。

  “故事大王”是孩子们对王光久的又一个称呼。在孩子们眼里,王老师是个知识渊博的人,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他能把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或道理用无数有趣的故事串联起来。每次讲故事前,他都用力地拍打一下桌子,大声地说:“上回书说到……”见学生没有反应,就会低一个声调说:“说到哪儿啦?”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举手告诉老师上回讲到哪儿了,让老师接着讲。

  幼儿园里的许多教具都是王光久利用休息时间制作的。2009年9月在全县幼儿教师技能技巧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由于他是那次比赛中唯一的老教师兼男教师,县教育局的领导亲切地和他开玩笑说:“王老师还是葱花呢,你真是全县‘老幼儿’(教师)的榜样。”

  大家夸他天赋好,百巧百能。他说:“做手工是我教幼儿以后现学的。”大家吃惊不小。众所周知,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有些老教师倚老卖老,不学习、不上进,只等着退休。可王光久说:“只要有心学,多老都能学会。”

  他利用镇上每学期举办幼儿教师手工作品展览会的机会,暗暗记住优秀作品及其作者,过后请作者教他做,自己也琢磨着做。他常常把原作品加以改进创新,创作出来的东西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光久风趣地说:“记得在第一次展览会上,我发现了一只不知用什么材料捏的非常形象的小兔子,经询问,才知道那是橡皮泥,价格也不贵,农村孩子用得起,于是我就教孩子们用橡皮泥捏各种动物、植物。我还发现了各种彩色的条条做的拉花,由于忘记问彩条条的学名就去文具店买,结果解释了半天,老板才拿对。老板说这叫彩带卷,不叫彩条条。不管叫什么吧,反正我教会孩子们做拉花了。”

  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细细体味着幼教工作的甜蜜和幸福,从心底感受着这个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王光久虽然55岁了,但他每天都像个老顽童似的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玩丢手绢,一起玩老鹰捉小鸡……

  他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自己也变得年轻了。”(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岳金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