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艺考天价培优费用达十万 考生家庭无奈“烧钱”(2)

2012年01月12日 08:56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艺考“签约班”比比皆是 (记者刘蔚丹摄)
艺考“签约班”比比皆是 (记者刘蔚丹摄)

  考生质疑

  高收费未“买”来好成绩

  来自荆门的小杨目前就读于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她告诉记者,为了考上一本院校,她在武汉学了两年画,花了五六万元,但高收费却并没能买来好成绩,她最终没能如愿。

  据了解,小杨高一起开始学画,专业课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高二暑假,她经老师推荐,和10多名同学来到武昌一家画室,交了8000多元。经过半年学习,她以“一分之差”没能通过美术统考的本科线。于是,小杨放弃了当年的高考,回到学校复习文化课,准备来年再考。

  2010年暑假,她再次来到武汉,除了参加原来那间画室的学习外,还在另外一家知名画室“开小灶”,每月收费1800元,“这次,美术统考算是过了,但没过华科、武大等省内一本院校的校考。”小杨说,几场考试下来,她已经完全没了信心,虽然最后过了2所外省一本院校的校考,但由于在专业课上花费太多精力,她的文化课最终没能达到“一本线”。“高价位与高成绩成正比?事实上,不一定是这样。”一位培优机构负责人透露,在这行有个“行规”,无论口头上如何给家长承诺,都不能写入书面协议中。尽管如此,高额的文化课培优还是吸引了不少家长。“如同一件280元的衣服卖不出去,如果你把价位提高到2800元,就卖出去了。”该负责人说,之所以价格高还有市场,一是家长们“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一些家长认为收费贵,就会有保障。二是多数艺考生家庭条件好。

  该人士介绍,一名艺考生文化课的最低花费是一到两万元,由于艺考是个“烧钱”的事,所以艺考生家长的经济条件普遍不错,也舍得为孩子花钱,“联考、校考都好不容易通过了,因为文化课栽了,多不划算”,培优机构敢于开出天价,正是抓住了家长们的这一心理。

  老师揭秘

  艺考生3个月学3年知识

  艺考市场如此高额的收费,到底贵在哪?记者了解到,在文化课培优机构里,支付给老师的费用占总额的六成以上,一名业内人士透露,“一线老师出来讲课,每课时收费150元—200元。有些培训班为了节约成本,其实找的是大学生上课,收费自然低一些。”

  该人士说,文化课培训机构的师资分布图中,年轻大学生最多,其次是外地老师和普通教师,再次是退休老师,最少的就是名师。

  那么,美术培优市场的情况如何?武汉一家大型画室的负责人表示,该画室的师资包括兼职和专职两类,专职老师大多是美术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兼职老师是美术院校的教师,但兼职教师比例极小,大约只有一成左右。“在对外宣传时,都会称老师来自于中央美院、天津美院、西安美院、湖北美院、华中师大等名校,并是具有硕士或讲师以上职称的青年高校教师,和五年以上高考教学经验的专职青年教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考生和家长。”

  那么,在培优机构里,对收费颇高的艺考生培优,是否会“另有方案”呢?对此,武汉一培优机构负责人称,“艺考生也是一线名师授课,绝无任何区别”。对此,武汉一所高中美术班班主任林老师表示,文化课培优机构只是照搬普通文化生的学习模式,让艺考生用3个月时间,学3年的知识。“艺考天价培优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畸形的教育。”

  专家提醒

  艺考需正视就业压力

  这几年,虽然高考生源在下降,但艺考生的数量却始终“热度不减”。这使得艺考专业课、文化课培优市场持续火爆。对很多考生来说,“艺考”成了上名牌大学的捷径。因为同样的高考,艺考生上重点大学的分数,大概比普通文理科要少一半。这样,原本以培养艺术人才为目的的艺考,因而附加了太多的功利因素,也使得“半路出家”的艺考生越来越多。

  武汉一所高中美术老师称,近年来,随着“艺考热”持续增温,高校选拔的“门槛”也水涨船高。以西南大学为例,去年,我省有数千名考生报考该校,但最终,该校在我省只发了46个合格证。

  武汉一所高校招生老师提醒:目前,艺术类专业计划呈平稳态势,即使略有增长,也远远低于生源增幅。实际上,艺考生的竞争压力,已经远远大于普通类考生。去年,我省艺术生的升学率平均约50%。而且,由于前几年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一直在增长,这意味着,4年后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增大。他建议,家长和考生在决定报考艺术类时,必须理性地看待。(楚天金报 记者金育)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