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心理学硕士救助千名“问题少年” 视之为弱势群体

2012年01月16日 15:37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本期写字楼  美东国际B座22层

  本期石漂客  杜俊鹏,33岁

  杜俊鹏淡淡地说,怎么描述我的职业呢,我想自己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一名心理学实践者。

  杜俊鹏33岁,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是一名大学教师,曾在2002年组织第一届全国心理素质夏令营,之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青少年心理辅导、家长培训以及公司的EAP(员工身心援助系统)培训。杜俊鹏说,他这十年,一直和所谓“不良少年”打交道,十年后,想再次说给家长:世界上没有坏孩子,只有不成功的家长。

  “就讲几个故事吧。”杜俊鹏说。

  2004年,杜俊鹏在组织夏令营时,带着孩子们徒步,用了九天九夜的时间走到北京。一路上,他给孩子们出采访题目,让他们接触社会,接触同龄人,接触各种家长。“10月6日,到了北京后,夏令营即将结束,有两个孩子不想走了,他们说杜老师,我们跟着你念书吧。我说为什么,他们说被学校开除了,他们念不了书了。”

  这两个孩子给杜俊鹏的印象非常深。杜俊鹏说,他一直视“不良少年”为弱势群体,为什么呢,因为学校的原因、家长的原因、老师的原因,导致他们上不了学,不能完成学业。

  从2009年开始,杜俊鹏拿出时间,专门救助孩子。像“网瘾”小强、“自闭”小根,“网瘾”冬冬等,都被杜俊鹏矫正过来了,“他们的父母挺感慨的。”

  “前一段时间,一个叫鹏鹏的男孩还来看我,当时他也有‘网瘾’,被矫正后,现在跟着父母做生意,表现非常好。”

  孩子们为什么会有“网瘾”?他们找不到乐趣,融入不了同龄人的圈子,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更找不到乐趣,只能在虚拟的空间里寻求成就感。杜俊鹏说,很多家长,在家里不是一个良好的示范者,像一个君主,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是过分溺爱孩子,就是严厉打压孩子。自己没有耐心陪伴孩子,而是用控制式、打压式的教育方式,告诉孩子怎么对,怎么不对,孩子在家里尚且找不到知音,在外面能找到吗?他只能把自己交给网络。

  “所以,我对每一个前来咨询的家长说,孩子‘有病’,家长要吃药,父母不改变不行,他不想读书了,就会逆反,逃学、厌学,这个时候,就说明孩子该换学校或者该换老师了。家长不从这方面考虑,反而配合学校继续打压孩子,只会加重他的‘病情’。”

  “可惜,许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杜俊鹏说。这也是他不遗余力地救助孩子的原因。几年来,他共救助1000余名“问题少年”,多数获得良好效果。

  “社会上,做这方面工作的人太少。”杜俊鹏感慨。很多孩子,本来是可以矫正过来的,因为救助工作的缺失,却在“问题少年”的路上越滑越深,最终连父母也失去耐心。

  一个好的家长,不仅仅是让孩子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要让孩子灵魂上得到幸福。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让他们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孩子在迷茫时,家长可以帮着他找到自己的定位:不适合读书,可以读技校,不适合读技校,可以做生意,成功的路很多条,只要耐心和孩子做朋友,天下将再无“问题”少年。(记者 安文联 图/记者 张海)强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