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聚焦留学潮:学费贵学习累就业难 留学到底美不美

2012年01月17日 11:5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学费贵 学习累 就业难

  留学到底美不美(聚焦新一波留学潮)

  留学真热,引无数学子前赴后继。但是,除了耀眼的光环,留学生活的真实滋味,又有多少人能明白?

  贵:4年约需80万元人民币,留学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面对经济低迷、财政吃紧的窘境,浩荡而来的中国留学生们变成了英国高校产业的“财神爷”。根据英国《卫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是支撑英国大学财务支出的重要来源。

  22岁的小程现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一年学费30多万人民币。学校在伦敦地区,花销也很高。小袁也在LSE攻读传播硕士,她的预算是一年40万人民币。

  其他国家的留学费用也不便宜。袁孜奇曾在新西兰留学,据他估计,奥克兰大学每年学费约10万—15万人民币。若加上生活费,每年所需要费用约20万元,4年本科就是80万元。如果读预科,还需1年时间,总花费近100万元。

  高昂的生活费也让留学生们很头疼,为此不得不节衣缩食。对于留学澳大利亚的碧波来说,吃饭是个大问题。“住处附近有个超市,虽说有一排货架上是亚洲食品,但种类不多,价格也不便宜。后来找到唐人街,每周三至周末都有集市,晚上收摊的时候可以买到便宜货。”

  留学生学费过高,也引起一些国家的业内人士反思。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博克雷蒂尼亚说,尽管海外学生所缴付的高额费用帮助英国高等教育抵消了一部分成本,但这也使得英国大学因对其严重依赖而变得脆弱,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校方仅仅把他们看作是学校的摇钱树。

  难:学习压力大,每次考试都“累得恨不得脱一层皮”

  据调查,近些年来,留学生所选专业主要集中在商科与工科等专业方面。而且,由于语言与文化的不同,学习压力大,几乎是每个中国留学生共同的感受。

  靳飞在加拿大学习一年多了,每次考试,他都“累得恨不得脱一层皮”。据他介绍,加拿大的考试和国内相差甚远,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老师根本不考书上的问题,主要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但要看书,还要大量地看。“我和很多中国学生一样,听课一知半解,看书很慢很吃力,本地学生读到50页的时候,我才看到第10页,每次都要花更多的时间复习。尤其是考试前的两个星期,除了吃饭睡觉,我基本都埋在书里了。”靳飞说。  

  小余在英国谢菲尔德当地大学就读商科研究生,他最初因为担心听不懂老师的英语,每次都早早地抢到上大课的教室第一排,把数码录音机放在最靠近老师的地方,想录下所有的内容,好在下课后重温。但不料却激怒了授课老师,当堂责令他收起录音机,“认真听讲”。  

  在利物浦当地一所大学学习的小章说,他到了利物浦后发现,一些老师在授课时的英语语速和口音让自己难以适应,很多教学内容都是一知半解。小章在课后向老师提问时,常被匆匆要离开讲堂的老师简单答复几句了事,甚至干脆说“不明白你的问题”,这些都挫伤了他的自信心。

  现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小施说:“论文很多,阅读量也很大,学业比较忙,感觉就是不要你停下来,感觉快要达到自己的极限了。”

  苦:就业也不容易,“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留学生活,其实就是边学习边打工。在澳大利亚,留学生的“人工”很不值钱,找工作的选择并不多。房东给碧波介绍了一份工作:换灯泡。换一个灯泡5分钱,要换几十个灯泡才能赚到几块钱。

  在英国留学的李辉,在一家餐馆打工,每天从下午5点工作到晚上11点,一小时5英镑。到了周末,还会多做几个小时。英国的房租很贵,赚来的钱除了交房租,也剩不下多少。“回国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要工作多少年,才能赚回留学花掉的钱,还是未知数,面对将来的路,我很迷茫。”李辉说。

  不少留学生都抱着学成之后移民的目的,但是随着各国经济普遍不景气,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李博2003年在新西兰留学,如今正攻读博士学位。李博说,目前新西兰的经济不景气,加上华人语言有差距,身份受限制,找工作相对要难,所以他的同学很多都回国了。“中国现在欣欣向荣,这也是很多人回国的原因。”

  但是,回国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陶林曾经以为怀揣洋文凭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回国后才发现“海归”的耀眼时代已成为过去。“当时我和几个同学一窝蜂地出去留学,报考商科,因为听说回国好找工作。但等我毕业时,‘海归’就没那么好找工作了。”陶林说,现在国内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工作经验,也有不少单位更看重专业技术。“高薪工作的要求变高了,薪水太低的工作我又不愿意做。如今回国几年了,我还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曹劼 李景卫 郝孟佳 秦江琳)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