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韩正:将投700亿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昨天(16日)下午,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市政府秘书长洪浩主持招待会,韩正市长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韩正:今年的两会刚刚闭幕,开得非常成功,在这里我要感谢媒体的朋友,你们卓有成效的工作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到这次“两会”各方面的内容,同样也使我们能够更加广泛地了解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衷心地感谢媒体所作出的努力,也感谢全体市民和广大网友对政府的建言献策,谢谢大家!
共有产权房收入限制
将放宽至5000元
新华社:我们对上海的房地产调控和保障房建设非常关心,请问今年上海的房地产调控会不会有所松动,限购政策会不会变化?另外,共有产权房门槛您说会进一步放低,会低到什么水平?
韩正:房地产调控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2011年,上海根据中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结合上海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去年的房地产调控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特别是在商品房的价格方面,去年7月份是止涨,到10月份开始略有下跌。但这些成果还不稳固,只是初步的。
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承认,就是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的住宅价格太高了,高房价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背离了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背离我们提出的“以居住为主”的原则,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地把房地产市场调控好。
你刚才问了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就是上海“四位一体”保障房中,共有产权保障房是不是门槛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是不是有更多的人群可以进入到我们的保障体系之内。经过反复研究测算,共有产权保障房去年共惠及大约3.7万户家庭。现在我们执行的标准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元,这次两会上,提出了大幅度提高收入标准和降低门槛。我们现在提出的方案,是从现在的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3300元提高到5000元。这个幅度是很大的。如果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就是夫妻两人、1个孩子,乘3除以2,就是夫妻俩平均月收入在7500元以下的月收入,就可以进入到共有产权保障房的申请行列,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加共有产权保障房的覆盖面,使很多工薪阶层和青年人能够进入到我们的保障体系之中。我们希望在一季度就能够正式来实施这个政策。
同时,市民普遍关注的还有普通商品房的标准,我们今年也要做调整。我们今年打算内环线以内调整到330万元/套以下,内外环之间调整到200万元/套以下,外环外调整到160万元/套以下,这个方案将在一季度正式实施。
今年旧区改造
将惠及逾2.5万户
新闻晨报:2012年的旧区改造步伐能不能有所加快?一些市民搬到新建的大型居住社区,有些大型居住社区位于路比较远的近郊,这些大型居住社区的配套建设怎么样跟上?
韩正:上海目前中心城区的各个区还有大量的二级以下的旧里急需改造。从浦东开发开放21年来,上海一共拆除了二级以下的危棚简屋7500万平方米左右,涉及到的家庭近140万户。但在中心城区特别是黄浦的老城厢、虹口、杨浦、闸北等等,还有相当部分的群众住在二级以下的旧里。
今年旧区改造的速度会比去年明显加快。今年二级以下旧里改造计划完成60万到70万平方米左右,动迁惠及总户数超过2.5万户,如果力度大一点会接近3万户。
刚才提到的大型社区配套,实际上是这些大型居住社区能不能让广大的动迁居民安心地住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今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五年任务两年完成,也就是说原来五年计划投入的配套工程大概60亿元,现在两年要完成好。
事业单位新绩效工资
将使九成职工受益
上海电视台:对于上海的中低收入人群来说,今年的春节他们是否还有所期盼,您会给他们带来好消息吗?另外,近几年上海在养老金增加这一块幅度还是非常大的,因此大家也就比较关心,这是否会对上海的社保资金带来一定的压力?上海市政府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是否足以支撑这个不断扩大的民生投入?
韩正:分配问题是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持续提高,这是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体现。市委、市政府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注重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如何提高;第二方面是一线职工的收入如何提高;第三是最需要帮助的那部分困难家庭如何改善生活。
首先,对310万企业退休职工今年1月1日起增加养老金。大约人均增长300元/月,这个幅度是历年来最高、绝对值当然也是最高的。同时,对于企业退休人员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人员,比如现在大家反映企业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收入偏低了,在增加15%的基础上,还要有所倾斜。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为国有企业作出贡献提前退休的,还有协保人员等情况,也要有所倾斜。同时,对镇保养老金和农保养老金的人员,同样都增长15%。
第二方面,35万全市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将从今年1月1日起,有一个新的相关制度,将使这部分人的收入增加,目前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将在2月份正式公布,这就是35万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收入增长。
对一线在职职工的收入,我们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对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双挂钩”。什么叫做“双挂钩”呢?一般企业职工的收入是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的,我们再来一个挂钩,就是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收入要和职工的收入增长挂钩。在上海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必须实行这样的“双挂钩”。
同时,对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一线的职工,譬如讲环卫清洁、园林养护、河道保洁、公路养护,还有地铁的工作人员、公交车的工作人员、出租车的驾驶员,类似这样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线职工,根据行业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形成一种机制,每年的收入有所增长。这个办法根据各个行业分别制定。
同时,对大量面上的在职职工,前两年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进行了绩效工资改革,今年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的职工实行新的绩效工资,这个绩效工资的实施我们测算了一下,可以使90%左右的职工收入有所提高。
还有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在提高各类人群收入的过程中,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能不能同时得到解决。譬如援疆、支边人员,他们都是我们的父老乡亲,他们过去援疆、支边,在当地退休以后户口回来了,居住在上海,实际上他们不少人生活也很困难。政府也将采取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来提高补助的标准,使这部分群众在上海生活水平也能够逐步地提高。
刚才你问到,要实施这些方案,我们支出承受能力怎么样?“两会”期间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详细的审议。大家知道养老金的统筹支出、社保资金的支出都是有预算,需要市人大批准。今年养老金的统筹资金支出大抵在1100亿元左右,另外每年的财政支出还要安排出养老金的托底资金。
在4月1日,我们还将调整若干条收入线,其中有两条重要的线:第一条线就是家庭生活困难的低保的标准线,这个标准要提高,增加补助的金额,扩大覆盖面;第二条线就是全社会的最低工资线,大家也比较关心。现在上海实行的最低工资线是1280元/月,它是净收入,没有包括“四金”,是扣除“四金”以后每个月的净收入。这两条线今年4月1日要调整。但最低工资线涉及到政府、企业,目前正在测算,预计这个调整幅度会比去年的调整幅度略高一点。
食品安全“五个最严”
落实怎样群众说了算
新闻晚报:去年我们国家也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我们也记得在去年的时候,上海出台了五个最严厉的食品安全监管举措,其中包括了准入、监管、处罚等等方面,我想问的是,这五个最严厉在现实当中的执行情况怎么样?您对落实的情况满意度是多少?
韩正:你问我满意不满意,我觉得群众说满意才是真正的满意,我相信现在群众不太满意。为什么呢?因为确确实实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的事故和事件。我觉得,政府应当在这一方面要承担起责任。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五个最严”,这是根据群众的呼声、群众的期盼和现在食品安全的现实情况提出的。“五个最严”,首先就是最严的准入,准入是源头;第二就是最严的监管,监管是政府的职责,一定要用最严的监管来确保食品的安全;第三就是最严的执法,现在我们执法还不够严,比如说出现的很多案件中间,还反映出我们执法的一些问题,还有就是预先通知的执法效果是不好的,要采取更严格的执法;另外有了问题要有最严的处罚,违法不能成本很低;还有一个就是最严的问责,这是“五个最严”。
为什么采取“五个最严”?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于生命安全。我们现在“五个最严”落实得怎么样?在落实的过程中间,落实得好不好,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要由群众来评判,最后要看你这个市场上,食品安全是不是做到了。我们正在努力,也是全力以赴在抓。我们的目标是上海应当是食品安全最好的地方之一。
创新最重要的是
树立一种精神
人民日报:上海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都是上海首先遇到的,如果没有创新的精神,非常难以解决。今年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举措来促进创新?
韩正:创新应该贯穿于我们所有工作之中。最重要的要树立一种创新的精神,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我们所有的措施可以贯穿于所有的工作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上海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四个中心”,创新是上海城市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没有创新,“四个中心”不可能建设,转型发展也不可能成功。
我看了一些资料,世界很多大城市在转型发展的时候也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有成功,有不成功的,我在两会发言中也谈到了一些体会。通过创新来推动城市的转型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我觉得第一是科技,第二是人才,第三是宽松、宽容而开放的创新环境。宽容、宽松、开放的创新环境对上海来讲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对于创新环境的营造,政府也有一个管理创新的问题。往往很多创意产业、创新的文化并不是政府管出来的,而是政府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宽容的而且是全开放的环境。上海本来就是海纳百川的文化,应当具有这样的气质。当然这种精神一定要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之中。
实际上今年的创新的突破口、亮点会很多,譬如大家关心的增值税的改革,这是重大的制度创新。再譬如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家不要理解为张江就是浦东的张江,这个“张江”我们讲的是“大张江”,张江是一个覆盖到全市8个科技园区的大张江,涉及到很多区的大张江范围里都来实现创新突破,如股权激励的问题。还有政府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和审批模式,管理进一步创新,这些方面今年都会有很大突破。
集体土地建公租房
将面向社会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前不久北京和上海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的试点申请,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的批准。上海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有没有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体申请要建设租赁房,上海对于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在资金方面有哪些安排?
韩正:用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房,这个公共租赁房主要还是服务于大量的来沪务工人员。这个工作意义重大。
在2003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了用集体建设用地,特别是在工业园区里面进行了一些试点,譬如在松江、嘉定,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就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也就是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各种流转的方法,用来建设面向社会的公共租赁房。过去我们是只针对工业园区的务工人员,譬如某一个厂,它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它在这个厂旁边的建设用地上建了一些集体宿舍,也是租赁,有的是床位租赁,有的是房间租赁,打工者租一个床位很便宜,有的家属来到上海就租一间,有的条件好的租了两间,都有。
这是一个试点,现在的情况就是面向社会了。
从制度上和规则上允许农村的集体用地通过各种方法的流转进入到面向社会公共租赁房的建设,这项工作推进以后,对于大量的、在一般企业工作的工薪阶层的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福音。这项工作会按照已经批准的方案加快推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