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职教改革频涉及校企问题 产学一体被指难成普遍

2012年01月19日 13:2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校企一体与校企一体化是两个层级的不同概念。职业院校在谋略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问题时,应立足于校企一体化而不是校企一体。校企一体化依“化”做文章,校企合作的天地才能更为开阔。

  不能硬将“校企”强扭为“一体”

  在当前热议的职业教育改革话题中,工学结合体制和机制建设必然涉及校企问题。随之,工学一体、学做一体的说法颇为盛行,进而校企一体也成为高频率的用词。值得关注的是,这类词义折射的是职业教育中最根本的思想,即教育主体的认同和教育策略的确定。暂且不论“工学”和“学做”是否存在多主体或多主体能否“一体”的问题,而还要硬将“校企”也强扭为“一体”,这就不合情理了。

  其实,职业教育里的工学结合,无论是学与教、工与学、校与企都是关系维系的一体,因原主体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准确表述只是一体化,“一体”是“化”的形态和结果,所表达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有着诸多不同。

  校企一体是特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态,从关系主体看,学校与企业是两个独立的主体;从形态关系看,一体标示着原多元主体的替代和新主体的生成。从内生原理分析,原主体间固有相关因子的客观存在,是新主体产生的必要条件,其存在形态是物质形态,其标志是原主体的改组或新主体的增生。

  校企一体化也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形态,其关系主体仍然是学校和企业,但一体化的关系形态中原主体并没有发生改变,它是原主体关系的顺从,是相互关系程度的反映。一体化在这里是指关系属性的形态,本源体是分离的,是多主体的,但内在的某些属性或联系促成了相互的深度融合,称之一体化,这是次生主体。依此释意,这里的“一体”是“化”的结果,是关系中的一体,其存在方式是“意识形态”的,形成标志是契约关系下的利益相关体。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根本的区别所在。职业教育的特定性决定了封闭的教室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这已经成为共识,但由此演绎“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职教思想推论,其实并不科学。

  学校与企业是两个独立的社会主体,真实的、完全相融关系的校企一体不可能,是因为两者的价值取向和运行路径不可能交融。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公益化,其追求的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社会效益最大化,这种主流价值取向决定了教育运行中的投入是公益性投入,而其价值的回报明显具有滞后性。企业则不同,市场经济下的生存法则是经济至上、经济效益最大化,其运行的是经济规则,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能力与企业自身经济的积累分不开。可见,两种不同价值取向和运行路径的主体,真正要建立一种内在的、实质的关系主体即“校企一体”是不可能的。

  当前,职业院校开展工学结合,试图形成产学一体的校企同盟困难重重,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就是学校与企业的性质差异所带来的必然反映。基于此,要将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合二为一,个案上有可能,但从普遍性上看是不可能的。

  工学结合只能是校企一体化,这是因为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和绝对的排弃。从职业院校办学和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关系分析,两者间仍然存在着某些共同价值诉求和利益相关的诸多要素,能使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相得益彰,从而促成校企一体化。之谓“化”,表明“校企一体”只是原主体性质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的一种新型关系体。

  工学结合只能是校企一体化,这也是由学校与企业内在的发展关系所决定的。如从学校主体出发,学生的任何工学活动都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教学性生产生态系统和生产性教学生态系统两个维度关系下的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化的教学与生产两个生态系统的次系统呈链状结构,而且两者间的链接点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第一,校企一体化的基础平台是学校和企业,相互联系的特征是教学性生产和生产性教学。在各自体系的构成上次生链有明显的差异,如生产性教学是融通于企业生产系统之中,而绝不是取代或改变企业生产性质。

  企业的生产是特定的、具体的,由此分化出众多的行业或企业,构成同类或他类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确定了产业后,随着产品生产环节的分类,需要进而对主要技术进行分解,生产的统一性促成了相关技术的规范性,形成生产技术链。技术表现的主体是相关的专业人才,这是企业生产生态中不可缺失的因素,以生产产品技术需求配置专业技术人才,人才链由此生成。

  同理,学校教学系统对应于企业生产链,内在的次生链也可分为专业链、课业链、能力链的节点,这也是由学校教育的规律所决定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必须立足地方行业企业人才的需求,通过专业及专业群来担当人才培养;当专业确定后,体现专业之不同或执行专业计划最重要的载体是课业,它包括大量的学科群和实践活动系列;职业教育课业教学的落点是准职业人的培养,而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是职业能力的训练。

  可见,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运行规则各有侧重,甚至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但最终因共同的专业人才之诉求又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为“一体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第二,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的机制建立,就是在不同链接点上找到相通联动的内因和接纳的因子。校企一体化中专业链与产业链、课业链与技术链、能力链与人才链就是“一体化”最重要的连接点。开什么专业的重要依据是区域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和趋向;给学生教授什么样的专业知识,配置什么课业体系,则参照企业生产的核心技术及项目生产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根据综合产业与技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校企一体化的目标是保障利益双赢。一方面,确保育人质量是流程构建的重要目的,同时也要为合作企业提供优良的服务,发挥职业院校人力、智力、技术、科研等优势,为合作企业排忧解难,获取更好的生产效益。另一方面,合作企业在确保计划生产和利润的同时,也和学校共同担当育人的责任,为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甚至不惜牺牲一些企业的利益。

  校企一体化依“化”做文章,校企合作的天地就更为开阔了,校企相关利益体间可以通过契约来维系一体化合作。更有意义的是,一体化的程度包含着紧密型与松散型、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等合作形态,体现了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动态性与可变性。(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研究所所长 邱开金)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