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志愿服务春运 称如同自己回了几趟家(2)
“有东道主的自豪感”
吴辰阳在“小甜橙”团队里算是“老资格”了。今年大三的他,已经在铁路春运服务了3年,经验很丰富。
不光如此,2010年,他是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2011年,他又成为了“世游赛”的志愿者。
吴辰阳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本校“小甜橙”的领队。说起他的团队,吴辰阳赞不绝口:“大家都很棒,每个人都在尽全力帮助别人。像潘一帆同学,他的身体并不好,做过气胸手术,医生嘱咐他不要提重物,不要从事重体力活动。但他还是坚守在‘小甜橙’的岗位上,有的时候看到旅客很多,他甚至也会帮着旅客提行李。他还是我们这里外语最好的,有外国人来咨询,都是他负责讲解。”
吴辰阳的岗位不固定,有时会在广场上提供现场咨询服务,有时则会在安检处帮助维持秩序。
提起安检,经过世博会和“世游赛”志愿服务历练的他显然很在行。“有好几次,我在广场上看到无人看管的行李,都会多加留意,如果很长时间没人来拿,我就会报告给车站。”
谈到与世博会志愿服务的区别时,吴辰阳说:“世博会期间的服务对象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覆盖面非常广。与此相比,春运期间的服务对象则主要针对普通百姓,直接面向社会基层,能够为他们服务,感受基层百姓生活,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身边的同学到上海站乘车回家。作为一名上海人,能够为同学服务,为返乡探亲的人做点奉献,有一种东道主的自豪感。”吴辰阳说。
为了这一份自豪感,家住嘉定的吴辰阳清晨6时半起床,花上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铁路上海站。他说,能为别人做点事情,再辛苦也快乐。
“谢谢”两字温暖人心
向丹是一名三峡库区的移民,其他“小甜橙”亲切地称她为“三峡好人”。不过对于这个称号,她总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向丹记得有一次,一个女孩子因为“手机没电了”向她借手机打电话。“我立刻就想到,这该不会是骗子吧?因为周围还有不少‘小甜橙’,我还是把手机借给她了。”向丹说,“她打电话的时候,我特别紧张,一直盯着她,生怕她拿着我的手机跑了。很快她就打完了电话,把手机还给了我。”
这件小事很快便被向丹遗忘了,直到不久之后,她收到了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就两个字——谢谢。我当时还有些莫名其妙。”向丹说,“后来查了通话记录才发现,这个号码就是那个女孩打电话的号码,这是她在向我道谢。谢谢两字特别温暖人心。”
还有一次,向丹遇到了一位93岁的老人,拿着车票来铁路上海站乘车,却在大屏幕上找不到相应的候车室。向丹接过老人的车票仔细一看,原来老人应在铁路上海虹桥站乘车。向丹耐心地向老人解释,但是老人对上海非常陌生,不知道虹桥站在哪,也不知道该怎么乘坐轨交去虹桥站。向丹看时间还来得及,决定亲自送老人去虹桥站乘车,她为老人购买了轨交车票,并一路搀扶着老人乘坐轨交前往铁路上海虹桥站。
路上,有人为向丹指引轨交换乘路线,有人为老人让座休息。虹桥站的春运志愿者闻讯后,立即为向丹提供支援和帮助,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老人顺利乘上了返乡的列车。
在提供服务时,向丹总是特别耐心。“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日本乘客,既不会说中文,也不会说英语,只是不停地跟我说‘Buy(买)’。”面对这么“急人”的乘客,向丹愣是用手写加上比划,帮他买好了车票。“车站的上车广播是中文和英语的,他都听不懂。我又找了一个和他同车的乘客,帮着带他上车。”
作为一名居住在上海的“三峡移民”,向丹认为:“为旅客提供帮助、提供服务,这是在弘扬一种团结与互助的精神。”(吕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