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红包“变味”孩子直接讨要 传统礼仪教育受考验

2012年01月30日 16:04 来源:大连日报 参与互动(0)

  过年了,孩子们随着父母走亲访友拜大年时,常常能拿到装有压岁钱的红包。小小红色信封,寄托了许多祝愿和希望。然而记者深入一些社区采访时,却感受到了许多关于压岁钱的酸楚。

  (大连)沙河口区春柳街道敦煌社区居民林女士告诉记者,大年初一,她的侄子笛笛便兴高采烈地来到奶奶家拜年。问好之后,迫不及待地打开奶奶递上的红包。“咦?怎么才二百块钱?奶奶就不能多给点吗?”此话一出,奶奶一愣。看着孩子的讨好劲,她答应说:“行,奶奶再给你加一张红票。”笛笛竟讨价还价起来:“好事成双,给两张吧。”奶奶只好掏出两张百元大钞放进了红包里。

  然而,笛笛又说:“为什么爷爷没给红包?”大人们解释说:“那份红包就是爷爷奶奶一起给的。”可笛笛却不依不饶。追要红包后,他立即打开,一看里面有三百块钱,这才高兴地说:“嗯,爷爷表现不错。”

  沙河口区马栏街道兰青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喜霞也对红包感慨颇多。她告诉记者,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她和同事们照例前往辖区居民家拜年问好。然而,一些居民家的小孩常常会冒出这样一句话:“过年好,红包拿来!”王喜霞说,如此问候,令人尴尬不已。

  社会学者赵秀山认为,过年时,长辈们给孩子压岁钱的传统由来已久。它与其他红包的意义不同,寓意是趋恶辟邪,祈福保平安。如果孩子曲解了它的本质内涵,直接讨要,就是一种非礼行为。赵秀山说,变味的红包折射了商品经济对传统礼仪道德的影响。“如今,企业将员工的年终奖金变成红包,客户之间赠送的礼品也称之为红包。越来越多的红包感染了孩子,使他们对红包似乎成熟于胸。”赵秀山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加强对孩子的传统礼仪教育,不要让“红包”污染了孩子们的心灵,帮助孩子们提高心理抵御能力。

  辽宁省礼仪庆典协会副会长路振平则说:“长辈给孩子红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这种习俗很难被改变。我们不妨试着改变红包的形式,给孩子们更多的关于爱和感恩的教育。比如,以孩子的名义做一些爱心捐赠,或者买一份福利彩票,在红包里附上新春寄语等。”他认为,要让红包回归本色,必须融入更多的富有创意的爱的元素。(记者于艳新)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