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献血与评优挂钩是一种道德绑架

2012年01月31日 13:0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北京市卫生局表示,各高校要把无偿献血工作纳入对学校各部门、社团组织以及师生个人等评优考核指标。同时,各高校要建立健全无偿献血组织领导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1月30日《京华时报》)

  所谓无偿,不仅仅是金钱上的“不粘锅”,更多是建立在个体道德层面上的权利表达。其前提是,无论是献血者,还是相关部门都有着充分的自主权,不能形成权利逼迫或义务附加,否定就失去了无偿的本义,造成道义上的捆绑和权利上的伤害,使“无偿”失去了应有之义,让献血者在献血的同时,还伤了心。

  无偿献血的强制性,在各行各业并不鲜见,对此,笔者也是深有体会。几年前,我所在的地方都是采取的摊派的办法:政府的一纸文件,就将任务分给了各个单位和部门。而单位和部门为了完成任务,多出台了较有分量的奖励办法,既有高额的经济补助,还有较长时间的休假。甚至,很多单位还采取“外部购买指标”的办法,以完成任务,应付考核。

  《献血法》和《管理办法》有“鼓励”的要求,但这本是卫生部门的一种责任,却转化成了高校师生的一种义务,于法不合,于情不通。将本属于道德要求的无偿献血,与涉及个体利益的评优考核挂钩,是一种道德绑架。虽然在短期内达到治标之效,却不是治本之策。一方面,这其实形成了道德伤害,从而导致了公众的反感与抵触。一旦利益攸关者脱离了利益束缚,其就不会成为稳定的“血源”;另一方面,这种强迫式做法带来的效果具有很大的麻痹性,相关部门就无以正视自身存的问题,导致血荒的根本原因就得不到有效解决,既有弊病就会继续存在。

  事实上,“血荒”现象的出现,也与社会信任不足有关。对此,相关部门应当进行反思,在工作方式方法,以及态度上都应当改进,提高无偿献血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才能让流失的献血者们重新回来,自觉挽起袖子献上自己的“一管热血”。

  血荒固然可怕,但比血荒更怕的是造成血荒的思维还在延续——如果相关部门还不能改变“行政强制”取代“道德鼓励”的行为方式,那么道德层面的“血荒”就无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堂吉伟德)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