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称科研能否成功70%看情商 嫉妒之心误人误国
日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91岁的师昌绪先生做客华南理工大学,与学生畅谈科研与人生。师昌绪认为,做科研能否成功,“70%看情商”;一旦有嫉妒之心,会误人误国。
师昌绪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归根结底是人生观问题。他特别强调“不要嫉妒”,“嫉妒是万恶之源”。有了嫉妒,会造成不团结,互相拆台,以至于可以完成的事情完不成。嫉妒的人总想办法压制对方,最终受损失的是国家。“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嫉妒心太强,容不下优秀人才,那只能使单位每况愈下;‘武大郎开店,一代不如一代’。 当前无论单位、部门还是个人之间,都有这种难以解决的情况。”
师昌绪指出,国内使用的新材料只有14%是自主研发制造的。我们虽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但是现在的情况仍然是跟在别人后面爬,很多所谓的“创新知识”,不过是对国外技术的“修修补补”。中国现在真正的自主创新很少;偶尔有,还难以产业化。
“创新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研究,但是当前环境不利于基础研究,因为主管部门要求科研单位有具体目标。基础研究是对自然界规律的研究,根本无法预先制定目标。他(主管部门)老在检查你有了什么结果,有了目标的基础研究就不是真正的基础研究。搞好基础研究需要国家体制的改变。”师昌绪说。
师昌绪的主要科研成果是飞机发动机的铸造高温涡轮空心叶片。当年中国研究设计歼8飞机时,设计研发至最后只缺发动机叶片,师昌绪接受任务后,带领100多名科研人员,用一年多的时间攻关成功。
对于“中国高温合金之父”这一称谓,师昌绪谦虚地说,自己并不是国内搞高温合金研究的第一人,只是经常与国外接触,又取得了一点成绩,“中国要强盛,就必须与国际接轨,不能闭门造车”。
师昌绪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8至1955年,赴美国留学。“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严禁中国留学生回国,扣留了他们的护照,不少同学还因为积极倡议回国而被美国当局逮捕。”师昌绪说。为了回国,他和同学们一方面利用美国媒体,让普通美国民众知道中国留学生被捕是因为渴望回国,另一方面则积极与中国政府联系。后来中美两方达成协议,1955年中国用俘虏的美国飞行员换回了包括钱学森、师昌绪等人在内的第一批76名留学生。师昌绪现在是我国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1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记者林世宁,通讯员彭梅蕾、卢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