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创业与教育:脱离专业教育致成功率底下
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使命,那就是亟待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创业人才,创业教育正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实践看,创业教育发展还任重道远,各地区、各高校发展还不平衡,措施和方法还不完善,创业效果评价体系还有待建立,尤其是创业教育的认识不统一,深深制约着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的目的与内容、创业与创新、创业与专业、创业与就业等四个关系,就是创业教育认识方面重要的一环。
目的与内容的关系
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型特征,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活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努力开创新的事业和新的生活。与之相关的一切教育活动等都可称为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教育在目的认识上比较统一,但在内容理解上还有三个主要争议:一是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就是与职业教育结合在一起,广义的就是与创新教育结合在一起。二是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办企业人才的教育,课程内容、教育形式注重企业特质。三是创业教育就是解决暂时就业、暂时生存的精英教育。
历史上,我们开展过职业教育,倡导过素质教育,其目的都是很好的,但教育内容上都出现过或多或少的偏差,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这要求在开展创业教育时,要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提升首创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指向,确保创业教育内容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正确认识目的与内容的关系,能够保证创业教育的内容更加融入目的。创业教育不是下岗再就业教育,而是职前教育,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研究职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比如有些高校创建模拟创业实训基地、开展创业课题研究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举办创业计划书竞赛和开设创业论坛等等,就能够体现创业教育的创新特征。这要求在开展创业教育时,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打造大学生积极应对变化、主动适应社会能力为突破口,确保创业教育内容更具有明确性和操作性;正确认识目的与内容的关系,能够保证创业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目的。
创业与创新的关系
正确认识创业与创新的关系,能够真正抓住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教育必须既抓创业又要抓创新,仅抓创业不抓创新,创业教育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仅抓创新不抓创业,创业教育失去了土壤和根基。既抓创业又抓创新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创业和创新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体制创新、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和社会创新,除此之外,还能解决我国转型社会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和社会问题,如大学生就业问题,生存型和机遇型创业问题;正确认识创业与创新的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
创业与专业的关系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产生的背景不同,带来的是它们在人才培养中的区别和联系:一、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基础。二、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完善的有效途径。三、创业教育根植于专业教育,范围又超越专业教育。四、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
正确认识创业与专业的关系,能够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的定位。我国的创业教育工作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期间的认识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创业就是教学生如何办企业,只要成功赚到钱就行,不一定要结合专业,事实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究其原因脱离专业盲目创业是一个重要方面,鉴于历史教训,我们呼吁创业教育一定要紧紧结合专业教育来开展;正确认识创业与专业的关系,能够客观审视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就业不一定要创业,但创业一定能解决就业。一、积极参与创业看似是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实质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良好途径,从“抢饭碗”、“等饭碗”到“造饭碗”,大学生从社会财富的消费者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二、从就业观念来看,创业不是就业的次等选择,更不是失业,创业不是小农经济,更不是小商小贩,创业是新形势下积极就业的全新模式,是大学生积极面对社会适应社会的有效行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举措;三、从就业形势来看,产业结构、社会分工、社会职业、工作岗位和人力资源市场变化很大,实现充分就业已不可能,毕业生适应变化去完成职业和岗位转换已成为趋势,创业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四、从就业渠道来看,传统的自主择业、岗位择业和社会聘用不再是就业的主要渠道,创办企业、创造职位和创建事业是实现就业的新指向,创业已成为就业的积极选择。
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的关系,能够牢固树立创业教育的地位。近年来,国家从财政、税收、金融、就业服务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说,党和政府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已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的关系,能够真正强化创业教育的作用。(蒋德勤 许正宏)
(作者系安徽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