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析进补令成地下补课催化剂 根源在应试大环境(3)
呼吁
不能一味反对补课应重新审视禁补令
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理清。否则,只会是这一波刚平,另一波又起:
首先,雨田中学为何要跨市补课?对于雨田中学,虽然网上“人人喊打”,但现实中却是“人人追捧”。纵然收费死贵(沈阳市物价局2007年核定的收费标准是6000元/年),却能不断壮大,仅在沈阳就有6个校区,而且分校已经开到北京。原因无他,重点高中录取率高达95%以上,位居沈阳第一。试问,面对这样的硬成绩,哪个家长不为之倾心?因此,就雨田中学而言,作为私立学校,收取高额学费,自然追求高升学率,不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才有补课。碍于禁补令,所以才有放着沈阳的校舍不用搞跨市补课。
其次,补课为何屡禁不止?答曰“部长管不了市场”。学习成绩有差异,成绩差的想利用假期补课赶上,成绩好的还想更好。一个想学一个愿教,补课现象自然就会存在。退一步讲,即使禁止了学校补课行为,但是父母为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请教师开展家教,你能管得了吗?补课只不过变了形式,依然存在罢了。有需要就会有市场,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禁令注定是一纸空文。
第三,如何对待补课?行政命令的“一刀切”——严禁一切补课行为,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效果也可想而知。既然补课是市场需要必然存在,那么我们只能尊重市场规律。因此,社会大众必须理性认识和科学对待补课现象。补课问题病根在应试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就应坚定推进教育改革。但是,在素质教育体制确立前,教育部门要做的不是一律不准的禁止,而是规范补课行为。只要坚持自愿、补课不与日常教学挂钩等原则,补课未尝不可,而非一味地反对补课。(王又锋)
三言两语
●教育部门在极力“减负”,减的只是学业的负担,并没有减去学生和家长身上对前途和命运的重量和压力。——时言平
●当下只有对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严厉地问责,彻底转变“放羊式”监管背后错误的政绩观,才可能避免“跨市补课”的闹剧不再重演,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补课现象的出现。——禹海君
●不彻底改革中高考制度和教育评估考核制度,补课的痼疾就一时难以根除。一个雨田中学补课被媒体曝光了,其他地方还有没有这样的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正在潜伏?——徐大发
●看到这条新闻,只能说这学校的领导“太有才”了,在“禁补令”之下,居然想出了“跨市补课”这一损招。然而,笑过之后却感到悲哀,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给逼出来的吗? ——陈英凤
●如果不顾实际,一味推行禁补令,这样的禁补,只能使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离教育目标也会渐行渐远。——章中林
●隐蔽化补课不但是给教育部门出了难题,也是对其他相关职能单位的考验。有关部门必须打破地域和职能界限,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联动机制。——郭鑫
●不应一刀切地禁止补课,狠抓的同时也应放手。别忽视“跨市补课”背后的真问题,应追本溯源到教育国情层面。——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