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七成新生代农民工渴盼有“大学文化”
“文化少了只能靠干体力活儿,人家有文化的都坐办公室。”在贵阳市区的一家餐厅,家在贵州毕节县城的服务员赵化美对记者说,“如果有机会很想提高文化水平,学一门技术,就不用一直端盘子了。”
和赵化美一样在贵州省内打工的80后、90后大约有120万人。2011年,团贵州省委在承接“贵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贵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主题,邀请贵州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及共青团、青联界别政协委员赴遵义、毕节开展了“面对面”专题调研。调研组在9个市(州、地)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7份,有效回收率为95.2%;其中,新生代农民工759份,非新生代农民工288份。
调研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社区文化生活中,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迫切希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以改变生存状况。
近日,贵州省人大办公厅、贵州省政协办公厅和团贵州省委召开2012年“贵州省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武鸿麟出席会议并作讲话,贵州省内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工作者、企业代表、农民工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调研报告展开讨论。
超过七成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
本次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03年,其中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及以上学历者占62.1%,有近四成的人学历为初中或初中以下。
调查报告显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72.9%的人希望今后能够把自己的文化水平提高到“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赵化美深有感触:一方面“技术”、“学历”的不足严重影响她的就业机会和职位提升,迫切需要提高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当初就是因为不喜欢读书才离开校园,外出打工,即使重新回到课堂估计也没精力和动力学习。
“不喜欢上课的形式,要是能更偏重实际操作或者做一些实用技能培训就好了。”赵化美笑着说,最好还能少收一些学费,自己不用掏太多的钱。
事实上,比赵化美更迫切需要提高文化水平的,是已经不主要依靠体力劳动获取报酬和有了一定积累后开始创业的进城务工者。
“对于不主要依靠体力劳动获取报酬和有了一定积累后开始创业的进城务工青年,用‘农民工’这个词概括已经不准确了。这个群体人数不少,知识和文化提升多少,决定了他们未来的道路和事业能达到什么水平。”傅传耀说。
调研报告认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和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广层次的文化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整合社会资源,规范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并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培训资金的支持、利用和监督,建立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制度;四是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并引导和鼓励其进行就业规划和自主创业。
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中
调研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所在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时,“偶尔参加”的比例最高,占39.9%。而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表示“根本不知道社区组织文化娱乐活动”,或者“知道社区组织活动,但没有邀请我们参加”,比例分别为30.3%和20.8%。
调研报告同时显示,仅12.3%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社区提供的文化活动“内容丰富,能够满足我的需要”。有20.2%的人认为社区提供的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贫乏,不能满足我的需要”,更有33.6%的人表示社区“没有提供任何文化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不知道自己租住的地方有社区活动。“从来不知道社区搞活动,就更不要讲参加了。”拉人力车的工人邓玉江说。
调查认为,社区组织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所提供的文化活动数量不足,内容单调,不能满足该群体对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问题,团贵州省委副书记肖明龙认为,要以社区为阵地,广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让新生代农民工产生更强的归属感,使之自觉地成为社区的一分子、城市的一部分。
贵州省人大代表马本林认为,社区居委会现在对待农民工的态度比较差,对于农民工需要解决的问题常常推诿,“必须转变社区对待农民工的态度,才能让农民工真正融入社区的生活环境中”。他还说,“社区应该将进入辖区的农民工进行登记,把农民工当成‘自家人’,方便管理的同时,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培训、娱乐。”
团贵州省委书记马宁宇表示,各级团组织和驻外团工委要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来吸引、凝聚、激励新生代农民工。同时,积极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在新生代农民工提高学历、提升技能、引导就业、鼓励创业上真正发挥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白皓 张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