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违规办学就得打持久战
寒假未完,山东已有两所高中学校被查出违反办学规范,加班补课、按成绩给学生排名被处罚。学校和校长因让学生加班补课被查处,在山东已不是新闻。但教育部门每次检查,几乎无一失手,令人深思。
从2008年起,山东在教育改革中大力推行规范化教育,不允许学校给学生加班补课,保证学生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并辅之以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这使学生负担一定程度上减轻,加班加点补课、按分数排名之风收敛,讲求教育规律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自觉追求。
但改革阻力之大非改革参与者难以想象。教育行政部门强力推行规范办学,明察暗访,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动员社会举报不规范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学校摘牌、校长摘帽,处罚之严厉前所未有。可是仍有学校东躲西藏,暗地里加班补课,有的学校竟然上演把学生搬到省外补课的闹剧。因此有人生疑:在如此高压之下为何仍有学校顶风而上?这样的查处是不是该歇歇了?答案是,决不能停止。
让学生摆脱“汗水加时间”的学习方法,必须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入手。目前,为了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国家有关部门下达了几十个文件,但不少地方片面追求高考分数,加班补课之风愈演愈烈,学生负担越来越重。有识之士呼吁: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缺乏,与不按教育规律办学有关。这背后与当地教育行政查处违规办学没决心、无力度有关。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办学规范后,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当裁判员,对违规学校出示黄牌、红牌,不然无法为按规范和规律办学的学校撑腰。
要形成不靠加班补课挣分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需要花十年、二十年时间。首先,一些学校长期靠加班加点提高学生分数的老办法,这种惰性和习惯很容易反弹。教改由破冰到深层次推进,要破解一系列难题,如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让更多教师不靠布置海量作业;尽快改革以分数、升学率考核老师和学校的评价奖励机制。所有这些治本举措,必须有较规范的办学环境作为前提,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扎根。
《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近日面世,列举了十六项教育改革措施。教育改革目标要落到实处,既考验改革者的智慧,也考验其攻坚克难的韧劲和勇气。人们期待山东和各地的教育改革者能够坚定地走下去,让改革的梦想和设想开花结果。张晓晶